瑞士百达研究院发布第二个长期专题研究报告,探讨了“金砖+”(BRICS+)联盟在经济格局变化中成为七国集团(G7)的制衡力量。该研究分析了“金砖+”如何改变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以及对两极分化世界中投资策略的影响。随着技术、能源供应、资源和生产力优势等新增长动力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该研究强调了需要采取主题化和主动管理的投资方式。
过去三十年间,我们的投资策略建立在三个关键假设之上——这些假设构成了后冷战时代全球秩序的基础:不受约束的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贸易与全球化的基础——和平。这些动态意味着商品、资本、人员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以及大国间系统性冲突的缺失。
然而如今,这三个前提都不再稳固,它们正在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受到挑战。
此前,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关税政策和中国的强力反制措施,正是这场全球领导权争夺赛的典型症状,这场争夺正重塑地缘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这种构造性转变正在颠覆上述三个动态,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投资方法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金砖+”崛起。这一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的松散联盟,现已扩展到覆盖全球近半数人口的多个伙伴国家。新加入的成员国经过精心筛选,以增强该组织的整体能力。在日益两极化的世界中,“金砖+”通过为不满现有国际秩序的全球南方国家提供话语权及影响力,正发展成为七国集团的制衡力量。此外,该联盟正通过整合其集体资源和市场来改变曾经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势头越来越强劲。
“金砖+”在许多关键领域占据优势,包括:
这些战略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特朗普政府为何致力于改变全球经济规则。美国试图在“金砖+”和中国成为新地缘政治时代主导力量之前延缓其崛起。美国单极主导的后冷战时期已然终结,未来格局虽未定型,但目前至少呈现出向两极化、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趋势。
“金砖+”的崛起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资产管理实践,我们的分析显示,这个不断演变的国家联盟和日渐分裂的世界秩序将对我们的投资方法论和资产分类逻辑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习惯于将资产划分为“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两大类。发达市场通常被视为具有高流动性、低政治风险、高人均GDP、先进技术以及多元化的出口结构。新兴市场则被视为高增长潜力但低流动性、投资机会有限,且伴随潜在波动性等。
然而,当今世界正日益割裂,其特征表现为:
这要求我们重构投资机会评估框架,采取更具主题化的分析方法。
“投资主题现在可能出现在任何市场,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发达’或‘新兴’分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机会将围绕未来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展开:技术、能源供应、大宗商品/资源和生产力优势。
虽然驱动因素始终重要,但其性质正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增长驱动因素的组合及其应用强度正在转变。例如,由于新技术对能源的需求增加,现在对能源的需求要大很多。
增长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国家及其产业的经济地位重新洗牌。这要求我们从主题角度思考各国对未来增长驱动因素的投资程度。部分七国集团和“金砖+”成员在这些领域拥有引人注目的优势,包括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中国凭借其对绿色转型所需关键矿物和稀土生产的强大掌控,拥有诸多优势。凭借海上贸易航线、能源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金砖+”潜在的全球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并非所有发达市场都能维系推动其当前地位的原有增长来源。
因此,随着“金砖+”联盟的崛起,经济大国之间展开了竞争,以争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大宗商品和资源。特朗普总统重提收购格陵兰岛的意向正可由此理解。“金砖+”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使其在利用这些未来增长来源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在一个以分化的经济集群组成的世界中,这些资源将变得极为珍贵。同样,贸易航线将在一个两极化的世界中发挥额外的价值,这也解释了特朗普政府对巴拿马运河的浓厚兴趣——这是少数几个不受“金砖+”影响的海上贸易咽喉之一。
如果该联盟能够有效调动其掌握的各种资源和影响力,那么其部分成员国已实现的增长效益或将外溢至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群体,加速贸易格局去西方中心化进程。
“金砖+”试图建立支持联盟发展的制度结构,包括:
这些举措能够让其成员国规避欧盟和美国主导的制裁。
然而,联盟成员为创建替代支付系统所做的多次尝试尚未促成替代货币的诞生,我们认为这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西方国家为遏制“金砖+”崛起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关税上。这些措施导致了替代效应,使“金砖+”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比以往更为频繁。
投资新范式:如何在分裂世界中把握机遇?
经济韧性将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重点。各国将推动产业多元化并强化产业战略——正如特朗普“全力提振本国工业基础”的承诺所示。将生产环节迁回本国的做法,可能在中短期内推升通胀。
政策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正在攀升。投资者需要以主题化视角审视各国在未来增长驱动因素方面的布局:
联盟内外关系必将经历深度调整。全球化退潮和资本流动受限意味着市场流动性下降,而私募市场日益重要的作用可能进一步放大这一效应。
新格局下的风险分担机制将弱化,应对供应链冲击或其他中断的能力也将降低。随着市场波动性增加,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需要相应收缩,从而降低整体杠杆水平。
面对这些不断变化的经济动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投资方法论以及重构资产类别的定义及划分标准。随着世界经济秩序的日益分裂和两极化,当竞争阵营各自谋求独立发展能力时,市场或将呈现波动加剧、流动性下降以及潜在通胀抬升的特征。随着经济割裂的深化,可能会导致各阵营内部的资本成本更加本地化,从而提高其成本。
随着增长驱动因素日益呈现主题化特征,以及两极之间的分歧不断加剧,企业为保护其知识产权,可能会降低上市意愿。鉴于上市公司和私营公司各自提供进入不同市场领域的机会,这表明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下,采用多资产投资方式(同时配置私募及公开市场证券)可能更有利于捕捉增长机遇。
所有这些发展态势表明,要有效获取投资机会,就必须改变过去数十年来的投资模式,转而采取更主动、主题化的投资方法。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