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格兰高尔夫度假村,七月底的天空下,特朗普对着世界媒体宣告了一个严峻的消息:8月1日就是最后的期限。特朗普对记者们说,任何在此之前没有与美国达成新贸易协议的国家,将面临15%到20%的新关税。这一言论引发了全球关注,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贸易政策改变,而是一次广泛的经济冲击,涉及大约200个国家。与4月时提出的10%关税相比,特朗普此番举措显然更加严厉。他还“善意地”暗示,这个税率可能会在15%到20%之间浮动。
这场贸易行动像是全球经济的一次“期末考试”,而特朗普则是握有“评分权”的老师。从七月初开始,特朗普向多个重要贸易伙伴发出了“最后通牒”,强硬的语气几乎没有商量余地:在7月9日之前必须开始谈判,否则在8月1日之后,等着遭遇最高70%的关税。虽然最终确定的税率为15%或20%,但这种威胁的气氛却是显而易见的。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向8月1日,结果却是令人惊讶:真正通过协议的国家寥寥无几,约有3%的人口能够成功避免这些严苛的税率。欧盟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数月的激烈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美国对欧盟的汽车、药品、芯片等重要商品征收了15%的关税,尽管比特朗普最初提出的30%低了一些,但作为回报,欧盟同意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并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
在亚洲,日本也达成了协议,代价是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同时大幅开放其市场以迎接更多美国农产品,最终得以避开高关税。而印尼和菲律宾接受了19%的关税,并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开放市场。越南的关税则被定在了20%。这些协议一个个签署下来,仿佛多米诺骨牌般接踵而至,几乎摧毁了其他国家联合抵抗的愿望。全球的贸易格局在短短一个月内,被特朗普通过关税的手段重新分割成了不同税率的小圈子。
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却有一个国家的名字从这份“通牒名单”中消失了——中国。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明确表示,中国与美国的事情另有一套时间表,专门由双方的谈判团队处理。他还强调,“中国的事情是另一回事,和世界其他地方不同。”这意味着,特朗普这场全球关税博弈中,中国是唯一的“例外”。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这个例外呢?难道特朗普特别“宽容”对待中国?显然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中国通过实力与行动赢得了特殊的地位。回顾今年4月,特朗普首次挥舞关税大棒时,全球200多个国家几乎都在与美国的强硬政策下退让。只有中国敢于站出来迎战。其他国家或口头抗议后便没了动静,或迅速妥协,唯有中国采取了反击措施。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54%的关税时,中国立刻做出反应,征收了部分美国商品高达125%的关税。接着,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稀土,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重稀土元素,是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关键资源,而美国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此举,等于直接掐住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经过几轮的对峙,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国手中握有稀土这一重要王牌,美国无法绕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关税战并没有如特朗普所愿迅速摧毁中国,反而让中国不仅稳住了阵地,还在谈判中获得了主动权,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因此,尽管其他国家都在为最后通牒而忙碌,中国却能从容不迫,与美国谈判自己的节奏。
7月28日至29日,中美两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三轮谈判。虽然未能达成最终协议,但双方却在谈判中达成了重要共识:暂时停止加征关税!美国原计划的24%对等关税以及中国的反制关税,已决定暂停90天。双方表示,将继续进行进一步的谈判。这种无限期的谈判态度,与特朗普对其他国家“最后通牒,谈不拢就开打”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仅是为了让美国获利,它还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贸易规则与格局的重塑,推动了连锁反应的发生。欧盟在与美国签署协议后,也迅速展开了自己的行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谢夫乔维奇立刻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举行了视频会议,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将重启曾经搁置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何如此急迫?因为美国市场因加征关税变得昂贵,欧盟急需通过中国这个大市场来填补空缺。去年,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已突破8000亿欧元,欧盟可不愿错失这一庞大市场。
对于那些仍在谈判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形势更加艰难。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在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前的谈判进展缓慢,恐怕难以避免高关税的命运。有趣的是,印度媒体开始研究中国的谈判策略,试图从中汲取经验,以期能够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主动。
与此同时,俄罗斯则成了一个警示的例子。特朗普给普京发出了最后通牒,一开始给了50天的谈判时间,随后缩短至10天,并威胁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实施连带制裁。然而,俄罗斯股市和卢布的表现出乎意料地稳定,显示出特朗普的经济“大棒”并非总能奏效。
从根本上来说,特朗普发动的这场全球关税风暴,实质上是在用“拳头决定规则”的旧式方式来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特朗普显然不愿按照美国与其他国家平等谈判的传统模式,而是力图通过单边协定压迫其他国家与其达成贸易协议。15%到20%的关税,不仅成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门票”,更让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逐渐被抛诸脑后。
现在,全球贸易的规则似乎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关税被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英国10%,欧盟与日本15%,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国家19%,而那些尚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关税可能会高达20%甚至更多。这种阶梯式的关税设置,迫使许多工厂重新审视生产地,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中国的挑战并未结束:90天的暂停期既是机会,也是一场考验。中国必须在保护稀土等关键资源、避免核心技术外流与保持市场开放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而在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也将更加积极地寻求区域性贸易协议,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金砖国家的扩员,也预示着它们之间的合作将日益紧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关税战”中,中国能够获得“例外待遇”,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中国凭借强大的硬实力与不屈的意志,在谈判桌上为自己争得的战略尊重。当欧盟官员急忙联系北京谈合作时,当美国被迫延长关税暂停期时,这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实力与决心的认可。
全球贸易的规则正悄然变化,每一个国家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寻找自己的定位。而在这场竞争中,尊严、实力和决心将决定谁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