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开始,美国对亚洲多国的新一轮关税正式落地。
特朗普亲自签署的行政命令,不但税率高,而且分得极细。
这是一场直指亚洲供应链的定向打击。
那些受影响的国家,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早在7月7日,特朗普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放风,对多国关税即将上调。
点名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日本、韩国等。
7月31日正式签署的行政令。
这次调整中,柬埔寨和泰国的关税最终定为19%。
7月7日特朗普还明确说要征收36%,这一下子就降了一半。
而老挝和缅甸就没那么幸运了,直接顶格40%,成为本轮税率最高的国家。
马来西亚7月初曾被特朗普点名征收25%,但到了正式文件里,实际执行是19%。
这次关税调整不只是看表面数字,真正的杀手锏藏在对转口贸易的限制里。
美国在行政令中特别写明:如果发现有国家或企业通过第三国转运货物来规避关税,除了补交原本的关税外,还要额外加征40%的转运税。
而且这些国家或企业还会被拉入规避名单,半年公开一次。
这个条款的针对性非常明确。
老挝、缅甸这些国家,过去几年经常作为中转站,把原本产地不符合的商品洗产地后出口美国。
这次直接被锁死,税率40%加上可能的转运罚税,等于成本翻倍。
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也曾被指有类似操作,只是暂时没被列入公开打击对象。
从结果来看,本轮调整中:
最大输家是老挝、缅甸,税率最高、惩罚最重,短期内对本地制造和出口打击明显。
柬埔寨、泰国虽有下调,但19%关税仍属高位,传统的轻工业、纺织、组装类企业将受到不小冲击。
马来西亚暂时“减压”成功,但未来仍在观察名单中,其姿态与执行力或将影响下一轮政策。
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虽然税率25%,但其应对能力更强,选择在美投资是主要方向。
未被列名的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目前暂时安全,但可能会因转口问题受到后续影响。
目前美国官方尚未公开解释各国税率为何不同,也未说明马来西亚降档原因。
但从整体政策结构看,这种差别化处理很可能和两方面有关:
一是贸易逆差本身的规模与品类,二是各国近期在对美态度和行动上的配合度。
从行政令的结构上看,美国在构建一个动态监管体系:
定期公开转口名单,分层次征税,鼓励产业链外移至美境内。
这种政策一旦运行成熟,很可能成为长期机制。
本轮关税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根据执行情况、转运查证、各国反应持续调整。
2025年8月1日起,美国新一轮亚洲关税政策全面启动,关税数字背后透露出更复杂的贸易信号。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关税冲击,更可能是一场持续影响供应链布局的战略重塑。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光明网:2025-08-01《特朗普上调一连串关税》
手机江西网:2025-07-08《特朗普宣布:对柬埔寨和泰国征收36%关税,对老挝和缅甸征收40%关税,对韩国和日本征收25%的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