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白宫公布由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确定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所谓 “对等关税” 税率,其中美国狠宰台湾地区20%的关税,并将在美东时间8月7日生效。此消息一经传出,岛内一片哗然。
台湾地区此次被美方列入20%一档,被归类为贸易关系未达互惠标准的对象之一。且相较于日、韩等的15%税率,台湾地区的税率明显更高,也高于泰国、菲律宾的19%。尽管赖清德宣称这是“暂时性税率”,后续可能进一步协商降低。但外界普遍认为,台方想要降低关税,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还要对美实施零关税。实际上,台湾当局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始终都处于被动地位。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曾报道,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将台湾 “当柠檬一样挤”,极力希望台湾全面开放市场。为了迎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赖清德当局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承诺增加对美投资和采购,涵盖农产品、液化天然气与军备武器等多个领域。
然而,面对赖清德当局如此华丽的“跪姿”,特朗普却并没有心慈手软,反而狠宰台湾地区高达20%的重税,岛内各界忧心忡忡。资深媒体人赵少康指出,日本、韩国作为台湾地区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台湾输美关税高5%,这对厂商生意影响巨大,企业关厂歇业将成为常态,进而影响劳工生计、内需消费和外销,台湾经济动能将全面熄火。不仅如此,台积电已对美追加巨额投资,军购武器却迟迟拿不到,新台币兑美元汇率陡12%,如今再加上20%关税,整体税率高达32%,台湾地区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风险。
在此困境下,岛内有学者何启圣在社交媒体发文疾呼大陆 “搭救”。文章称,大陆若能主动将台湾纳入协商框架,替台湾从美国那边争取部分优惠待遇,那将是战略上的重大转折。对大陆而言,这是一个“以德报怨”重新塑造台湾经济与民心视野的契机。这位学者认为,若大陆能出手“搭救”,从美方争取到优惠关税,对大陆将有三大好处:一,帮助了岛内民生经济发展,岛内民众会记住这个恩情,以此争取民心;二,反证民进党当局无能,让进一步向岛内民众证明大陆的强大,并可以为岛内民众带来切实的利益,有利于消除岛内民众对统一的疑虑;三,大陆主动将台湾纳入协商框架,等于是进一步落实对台实质管辖,再次用实力证明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并从政治上直接反击赖清德“两岸互不隶属”的“台独”谬论。那么,大陆是否应该以德报怨?
客观来说,这位岛内学者的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问题在于,不是大陆不想出手“搭救”,而是即便大陆想要出手“搭救”也抓不到对方的手。从经济层面来说,大陆一直希望通过加强两岸经济社会的交流与交往,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且每年对岛内释放大量的经济红利,本意是让台湾地区和人民充分享受到祖国大陆繁荣昌盛所带来的福祉。然而,民进党当局却倒行逆施,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大搞“去中国化”,甚至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迫害统派人士,疯狂制造两岸社会对立与对抗。
但是,在疫情肆虐期间,大陆曾表态愿尽最大努力帮助台胞抗疫,民进党当局却污蔑这是“假好心”;当大陆面临口罩短缺时,台方不仅禁止出口,反而每月向美国捐赠10万个口罩。在芯片领域,美国对大陆企业技术封锁,民进党当局却禁止向大陆出口高端芯片,甚至停止代工服务。此外,赖清德当局还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持续追加采购美制武器,大搞“全民防卫动员”,甚至鼓动台军为“台独”而战。在此背景下,我们以德报怨,又何以报德?
事实上,真正的“德”,从来都不是对恶行的姑息,而是对原则和正义的坚守。当前台湾地区面临的经济困局,本质上就是“台独”路线的必然产物。大陆若在中美谈判中替台湾地区争取利益,反而可能被民进党当局炒作干预“台岛对外关系”,强化其“抗中保台”叙事。
说到底,破解当前困局的关键,在于民进党当局必须放弃"倚美谋独"的幻想,承认"九二共识"。否则,大陆采取任何可能 “搭救” 措施,都可能“养虎为患”。而对于台湾人民来说,只有自觉自醒,深明大义,分清善恶,支持与配合打击“台独”顽固分子,推动两岸尽早实现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