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美俄首脑会谈。会后,特朗普出乎意料地宣布,暂时搁置对中国因购买俄罗斯石油所施加的关税报复措施。这个决定与他此前对印度采取的强硬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的会晤非常顺利,基于此,我认为暂时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未来可能两三周后需要重新考虑,但现在不需要。”这一表态与他一周前对印度实施的惩罚性关税措施截然不同,显示出他在处理中俄、美印之间复杂关系时的策略调整。
特朗普政府刚刚对印度征收了50%的高关税,原因是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而特朗普此前曾威胁称,如果普京不同意结束乌克兰战争,美国将对莫斯科施加制裁,并对那些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购买国,特朗普本应对两国采取一致的强硬态度。然而,特朗普却仅对印度采取了实际行动,为什么他对中国却选择暂缓制裁呢?
普京在与特朗普会晤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俄罗斯的立场:俄罗斯绝不允许任何第三方对其石油买家施加威胁。中国、印度、土耳其和印尼等国家,在西方国家实施制裁的背景下,仍然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并为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普京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坚持对这些国家实施制裁,俄美关系可能无法恢复正常。这样的强硬态度无疑给特朗普施加了压力,使他不得不暂时搁置对中国的报复措施,以避免破坏两国间近期有所缓和的关系。
特朗普此举表明,他原本可能试图利用“制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这一筹码来与普京展开谈判,但这并未如他预期般奏效。更重要的是,这一决定反映出特朗普对中俄关系稳固程度的重新评估。作为一个秉持“交易艺术”和“实力至上”理念的政治家,特朗普可能低估了中俄关系的紧密性。他曾尝试通过威胁制裁中国来测试中俄关系的耐受度,却发现普京对此持有坚决立场。
早在8月初,中国外交部就已明确回应美国的威胁,表示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和能源合作是“合法正当的”,并表明将继续根据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安全措施。中国显然已经为应对可能的美国制裁做好了准备,并展现出强硬的立场,这让特朗普意识到,对中国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可能引发更大的反制。
此外,特朗普对待中国与印度的不同态度,还源于两国在面对美国压力时的反应差异。印度在美国对其征收50%的关税后,表现得相对克制,莫迪政府甚至避免直接批评特朗普。而中国自特朗普今年4月发动关税战以来,立即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并且与美国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也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互动。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塞特曾表示,他认为美中之间已具备达成协议的基础,特朗普显然不愿意因为俄罗斯石油问题而破坏这一潜在协议,尤其是在他未能成功说服普京的情况下。
特朗普的这一务实态度表明,他的政府已经意识到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关系复杂性。正如副总统万斯所言:“显然,与中国的关系有些复杂,因为它涉及许多与俄罗斯问题无关的领域。”特朗普决定暂缓对中国征收关税,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复杂的现实与权力博弈,背后是普京的强硬立场、中俄关系的稳固性以及中美贸易关系的多重考量。
对于特朗普而言,这一决策是一次战略性的后退,但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放弃了对中国施加压力。正如特朗普自己所说:“也许在两三周后,我会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在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中,各国领导人都在精心计算着自己的每一步,而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能够坚持原则并保持战略灵活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