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2025年8月底,美国军事媒体《Defence-Blog》对中国空军自2007年以来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文章指出,虽然18年间中国空军的战机数量相比2007年减少了约500架,但整体作战能力却出现了质的飞跃,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空军。
在2007年前后,中国空军的规模庞大,战机总数达到约2000架,但质量却远远落后。绝大多数是歼-7、歼-6、强-5以及歼-8等机型,这些型号基本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设计成果,性能十分有限。即使在当时最先进的歼-8,也仅仅是二代机,与美国自上世纪70年代就大规模装备的F-15、F-16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更不用说同期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都已普及三代机甚至开始研发四代机,中国空军的技术水平几乎处于落后地位。那时即使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空军,也依靠手中数量可观的F-15和F-16,对中国形成了相当压力。
为了缩小差距,中国自冷战结束后便积极引进俄罗斯的苏-27、苏-30和苏-35战机,累计约200架。这些四代机无疑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水平,但在庞大的2000架机群中比例太小,当时的主力仍是大量的二代机。事实上,歼-7这种看似“过时”的战机,直到2013年才真正停产,其中最后一批还是出口至孟加拉国。而歼-8也直到2012年才正式退出生产线,这说明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空军仍处于“以量补质”的阶段。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和2017年。随着歼-16和歼-20先后服役,中国空军终于完成了从二代机向四、五代机的跨越。歼-16是以苏-27为基础深度改进的国产四代机,综合性能强大;而歼-20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五代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当时美军的F-35才刚开始量产,俄罗斯的苏-57仍在研发中,欧洲主要依靠“阵风”和“台风”四代机。在这种背景下,歼-20的出现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后几年,中国的先进战机产能迅速提升。到2025年,歼-16的数量已超过300架,歼-20则达到了200至300架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歼-20的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第一款五代机F-22的总产量(仅187架)。而美国另一款主力五代机F-35,虽然曾经保持年产140架以上的高速度,但近年来采购规模下降,2025年仅采购40余架,2026年更是缩减至24架,低于中国歼-20的产能。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淘汰落后的机型。从2018年起,数量仍在500架左右的歼-7陆续退役,用3年时间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歼-8也同步被取代。随着歼-16和歼-20批量列装,空军结构彻底更新。虽然战机总数减少到1500架左右,但整体战斗力却呈现出质的飞跃,已经远非2007年时的规模可比。
展望未来,中国空军的发展前景依然被外界高度关注。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世界一流水平,不仅能稳定量产五代机,还在向更高层次迈进。尤其是六代机领域,中国动作频频。2024年12月,由成飞研制的歼-36和沈飞研发的歼-50相继首飞,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六代机首飞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所谓的六代机项目F-47还停留在设计阶段,连试飞都未实现。
如果按照现有进度,中国极有可能率先实现六代机的服役。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空军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换代升级,其战斗力或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强空军。
信息来源:【1】澎湃新闻·《宏亮瞻局丨歼7加速退役,中国空军奏响“青春告别曲”》 【2】新浪财经·《美股异动|洛克希德马丁盘前跌逾1% 美国国防部将空军F-35战机采购数量减半》 【3】新浪军事·《中国空军批量退役歼7战机 500架全部退完最少要3年》
上一篇:大越期货热点商品期货分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