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次挥向医药行业。
9月2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一项激进政策:自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的关税,除非该制药公司已在美国启动建厂(以“破土动工”或“在建”为准)。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风声鹤唳,不仅创新药板块应声下跌,CXO行业也集体受挫。然而,抛却恐慌情绪因素会发现,这一针对创新药的关税政策,对具有前瞻性全球布局的CXO公司来说,基本无实质影响,如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其实已提前布局全球化产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其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顿基地早已在2022年开工奠基,预计于2026年底正式运营。
地缘政策风险不断,而药明康德早已布下应对之局。
/ 01 /市场误读,药明躺枪
CXO板块应声下跌,原因在于市场担心,特朗普要求药企在美国建厂,否则加征100%关税。但事实上,这种担心明显多余了。
一方面,这项政策的真实目标是通过高额关税,逼迫药企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今年以来,主流跨国药企已陆续披露大额资本开支规划,其中不乏美国本土产能建设相关安排。
若后续政策条款按照特朗普所说的“破土动工”或“在建”口径执行,这些大药企有望凭借在美产能布局获得关税豁免。
另一方面,CXO行业也早已提前进行全球化布局,推进相关产能建设。
早在2021年,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宣布在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顿建设含原料药与制剂的一体化生产基地。这是其在美国建设的第二个基地,占地约77万平方米,新基地一期预计将于2026年底投入运营。该基地能够以更大的产能和更灵活的服务,满足美国当地及全球合作伙伴的新药研发及生产需求。
显然,恐慌情绪下,市场对药明康德的担忧忽视了其前瞻性布局。即使忽略上述政策落地面临的重重阻碍,药明康德凭借其美国基地,也能够为其全球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不会受到所谓加征关税的影响。
/ 02 /不可替代的全球供应链韧性
地缘政治风险下,每次稍有风吹草动,市场便会对CXO行业忧心忡忡,但当我们回归产业本质逻辑,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即全球药企对CXO企业的依赖会不会消失。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核心在于,CXO诞生的根本原因是效率的提升,这是产业链成熟后所必然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美国医保降价压力下,药企对效率的追求不降反增。药明康德则凭借独特的CRDMO一体化模式,在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中,依然实现业绩高增长、在手订单持续创新高。
当然,商业模式优势之外,药明康德稳定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为其构建了强大的抗风险韧性。
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药企对“供应链稳定性”的需求空前强烈,而药明康德从一开始就服务全球客户,前瞻性进行全球产能布局。
近10年,其不断在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投资新的基地,以更好地赋能全球客户。其位于瑞士库威的基地近期完成了扩建,口服制剂产能翻倍;其在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顿的制剂研发和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底投入运营;在亚太地区,其新加坡基地一期预计2027年将投入运营。
显然,药明康德早已将自身嵌入全球医药创新。这种全球化的布局,能够使其帮助客户规避单一地区政策波动的影响,也让自己可持续运营,更加从容应对各类不确定风险。
/ 03 /总结
事实上,此前发酵更甚的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结局,早已告诉了我们,医药产业链的全球化进程不会因政治口号而逆转。创新效率与成本的双重约束下,真正不可替代的CXO企业,不会在关税风暴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