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单方面发起的关税战越闹越大,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开始意识到形势严重,赶紧出面采取措施“灭火”。
10月12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透露,早在中国商务部发布稀土管制令之前,美方没有收到任何通知,直到新闻报道发布后,他们才得知这一消息,并迅速与中方取得了联系。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中国不仅拒绝与美国展开协商,甚至对他们的联系也“既读不回”。
这种不提前通知、不做任何解释、也不回应的态度,正是典型的“高位操作”。什么叫“高位操作”呢?就是不让对方牵着鼻子走,而是通过掌控节奏,让对方在你的节奏中行动。举个例子,假设对方拿着刀站在门口威胁:“如果不谈判,我就加关税!”而你从容不迫地泡一壶茶,发布公告说:“我们已调整出口政策,谢谢关注。”等到对方发现市场动荡、盟友纷纷担心时,再主动来求和。这就是“高位操作”,即不急于对抗,而是从高处观察,冷静应对,精准出招。
中国的沉稳应对,确实让特朗普团队出现了混乱的迹象。
10月10日,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中国再次加征100%的关税,结果当天美股出现了“黑色星期五”的大跌。而到了10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发文:“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一出,美国股指期货几乎立刻上涨;与此同时,副总统万斯也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表示,希望中国能选择理性解决问题。他还补充道,经过与特朗普总统的讨论,特朗普“珍视”与中国的友谊,两国都希望不需要进一步使用更多的压力手段。
CNN指出,特朗普的言辞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似乎暗示他不会兑现加征100%关税的威胁。
仅仅两天内,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股市也从暴跌转为反弹,市场的波动反映了这场博弈的焦点:美国完全被中方的节奏牵着走。中方冷静出手,等待对方反应,而特朗普的言辞和行动则在短短几天内产生了剧烈的波动。这种情况并非是有序的博弈,而是美国在节奏被牵引后的自乱阵脚。
202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28日至31日在韩国庆州市举行。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美两国释放信号、试探对方意图的一个重要时机。
特朗普威胁的100%关税将于11月1日生效,这一时间安排恰好比峰会晚一天。也就是说,峰会前,美国的关税威胁就已经存在,但还没有真正付诸实施。若两国领导人在峰会期间互动,双方可在这个平台上相互试探底线、释放信号。如果中国在峰会期间做出妥协,美方可能会推迟或调低关税的生效期;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关税将在第二天立刻生效。
另外,中国商务部上周宣布的稀土管制政策将于12月生效,比美国关税推迟整整一个月。这意味着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分阶段、按步实施的,给了自己足够的观察和反应空间。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像你在游戏中,敌人先放技能,你不急于还击,而是等他技能落地后再用必杀技,这样更能确保打击效果,掌握节奏。
因此,中方选择将稀土管制设定在11月关税后生效,实际上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梯次反制”。这种策略既让美国先行施压,又给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缓冲和反应空间,使得后续博弈能够更加从容地掌控节奏。
总的来说,中方并不主动寻求冲突,但若被逼到墙角,我们不仅能反击,而且能控制节奏,始终掌握主动。这种战略自信表明,我们不仅不会主动挑起事端,而且一旦有必要,能够有效应对并扩大战果。美方最终要么接受谈判,要么将局势复杂化,承担后果的最终将是特朗普背后的经济利益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