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空军本应有压倒性的优势,但结果却十分尴尬。战争开始的第一天,2022年2月24日,俄空天军的目标是快速打赢,首先争取制空权,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推进作战。然而,现实远没有那么顺利。苏-25这种近距支援机成了主要战机,它们挂载火箭弹和炸弹,低空飞行,向乌克兰的阵地投弹。

问题出在低空飞行上。为了增加命中率,这些飞机需要贴着地面飞行,但这样一来,它们很容易暴露给敌方防空系统。苏-25的飞行高度往往低于200米,几乎成了活靶子。乌克兰宣称,到2024年2月,它们摧毁了俄方324架固定翼飞机和325架直升机。苏-25损失最严重,这种飞机本身就缺乏精确制导武器,只能靠不稳定的火箭弹覆盖目标。
低飞让这些飞机暴露在乌克兰的山毛榉导弹和S-300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内,这些导弹的射高能轻松覆盖到3000米以上,锁定目标后就能轻松击中。视频中经常出现俄军飞机贴地飞行,投放完炸弹后急速拉升,但乌方的导弹常常在壕沟里冒头,目标一锁定,俄机就中弹,冒烟坠落。

这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白天时,俄方空军出动频繁,但夜视设备相对滞后,夜间飞行几乎是瞎摸,白天干脆就去执行任务。可是白天飞行更容易暴露,乌克兰的肩扛式防空导弹(MANPADS)射程覆盖低空,俄方的飞机因此损失率急剧上升。
根本原因在于资金短缺。俄方无法大规模生产新型战机,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信息化指挥系统中,情报只能通过无线电口头传递,导致指挥协调混乱,飞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几乎没有,作战基本是各自为战。这让苏-34轰炸机也学苏-25一样,低空偷袭,投放集束炸弹,但一旦遭遇拦截就手忙脚乱。

无人机方面更是有差距。乌克兰早早就开始使用土耳其的TB-2无人机进行侦察打击,实时将目标坐标传回给炮兵,形成了高效的杀伤链。相比之下,俄罗斯直到战争后期才开始使用伊朗的“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虽然廉价但也只能进行饱和攻击,而早期俄方依然以低空飞行的有人机为主,损失惨重。

专家分析认为,俄空军的作战模式过于陈旧,停留在上世纪的投弹式作战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防空网的高效节奏。早在叙利亚战争中,俄空军能依赖对手弱小的防空力量,但在乌克兰,北约的情报支持和密集的防空系统让俄方的飞机在低空飞行时频繁遭遇打击。

在最初的计划中,俄军空军打算通过一小时内的闪击战迅速攻占基辅,空军的任务本应是清除敌方防空力量,然而苏-27战斗机的拦截频繁发生,夜间渗透也屡屡失败。乌克兰的空军虽然装备老旧,但灵活机动,仍能在局部空域保持一定的控制力。

俄罗斯的空军在后期调整了策略,采用苏-34进行低空轰炸,使用滑翔增程炸弹攻击敌人,尽管炸弹的精度不高,受到干扰后往往偏离目标。总体而言,俄空军的作战效率低,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战机损失惨重,直接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

中国空军在近几年密切关注俄乌战场,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如何避免低空飞行投弹。歼-20作为中国空军的“宝贝疙瘩”,其设计本意是争夺制空权和进行远程精确打击,而低空飞行投放火箭弹无疑是浪费其隐身优势,简直是在自毁长城,变成敌人的靶子。

歼-20从2017年列装以来,从未打算进行低端作战。早期训练中,火箭弹作为过渡性武器,用于覆盖集群目标尚可,但现在已经多余。想想看,苏-25在低空投弹时,飞行员靠摇晃机身来瞄准目标,暴露时间长,完全暴露在防空导弹的射程内。而如果歼-20也这样飞行,其隐身性能会瞬间失效,雷达截面会大幅增加,敌方防空系统轻松就能锁定。

歼-20的设计上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雷达波反射小,雷达截面仅为0.01平方米。低空飞行时外挂火箭弹会使挂架暴露,信号明显增加,几乎是在给敌方提供目标。中国的空军专家一直强调,“生存是第一位的,不能被发现才能保持优势”。

歼-20的核心任务是进行超视距空战,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系统,能够在数百公里外捕捉敌机。预警机提供早期预警,卫星提供补充,坐标链将信息传送给战斗机,导弹发射后由系统全程引导。PL-15中程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PL-21远程导弹可达到400公里,具有红外成像制导能力,可以通过头盔显示器进行瞄准。

俄罗斯空军在超视距作战方面几乎没有优势,虽然R-37M导弹曾在130公里外击中一架苏-27,但常态作战中,俄机仍多依赖低空近战。而中国的歼-20则是一个移动的发射平台,配备内部弹舱,导弹从舱门滑出发射,隐身不受破坏。

无人机方面,中国的技术也远远领先。乌克兰和俄罗斯使用的TB-2和Shahed-136证明了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侦察和打击方面。中国的无人机技术早已超越,特别是大疆的军用无人机,能够通过集群协同作战,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作战效率。

中国空军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生产了大量PL系列导弹,操作简便,射程远,精度高。在2019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的JF-17战机成功使用PL-15E远程导弹击落印度米格-21,印方完全低估了其射程。中国导弹的精确性和威力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未来,中国空军将继续加速转型,特别是在超视距作战体系方面,歼-20与歼-16的协同作战将成为核心。火箭弹精度低,轨迹固定,易受干扰,而中国的精确制导武器体系则更加完善,霹雳系列导弹能够通过多重引导,精度高,干扰能力强。

俄乌战争给了中国空军很多警示。歼-20将继续专注于超视距作战,通过高精度的打击方式来确保空中优势,避免低空作战带来的风险。中国空军将继续发展和完善超视距联合作战体系,为未来的空域对抗做好充分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