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关税一年能为美国带来3000亿美元的收入?
这数字看起来非常吸引人,甚至一度让美国财政部感到十分欣慰。
但表面光鲜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仅今年,美国需要支付的国债利息就超过了1.3万亿美元,每个月的利息支出超过1000亿。相比之下,3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几乎微不足道,根本无法遏制债务不断膨胀的趋势。

到了2025财年(截至9月30日),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已经揭示了情况。数据显示,美国的联邦预算赤字达到大约1.8万亿美元,尽管比上一财年减少了约410亿美元,但这个赤字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财政部特别指出,4月之后美国的财政收入明显增长,而关税收入成为其中的重要原因。预计2025年关税收入将达到3000亿美元,2026年甚至可能更高。
然而,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此提出了警告,给这些数据泼了冷水。
CBO预计,新通过的《大而美法案》可能会让未来的赤字增加4.1万亿美元,而IMF则警告,即使关税收入增加、支出得到控制,到2030年,美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率仍将从2024年的122%上升至143%,这意味着美国长期的债务压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了38万亿美元,而每年支付的国债利息接近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关税收入的四倍多。从财务角度来看,美国的收入根本无法覆盖日益增加的支出,财政赤字问题依然严峻。
虽然关税收入看似可观,但这种收入来源非常“脆弱”,并且隐藏着不少副作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贸易伙伴可能会做出报复性反应。2025年的美加贸易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今年2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关税命令,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能源类产品则额外增加10%,接着在3月,他将钢铁和铝的关税提高到了25%。
加拿大立刻作出反应,宣布对美国价值298亿加元的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涉及钢铁、铝和多种农产品,同时加拿大还将美国告上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7月,美国再次将对加拿大的关税提高至35%。虽然加拿大随后取消了一部分报复性关税,但对汽车和钢铝等商品的关税依旧保持不变,两国的贸易关系因此陷入困境。
这种相互征税的行为最终影响的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由于关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商不得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下游,导致普通家庭的消费成本上升,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压力更加沉重。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5.1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而失业率也升高到了4.1%。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财政状况已经陷入了“赤字—发债—支付利息—再度赤字”的恶性循环。如今,美国的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每年支付的利息支出就超过1.3万亿美元。如果利率继续上升,利息支出还会进一步增加,这意味着可以用于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财政资金将会更加紧张,政府只能继续发债以填补财政缺口,债务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特朗普甚至提出,要用关税取代所得税,声称这样可以让美国变得更富有。然而,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为了弥补2万亿美元的所得税缺口,关税税率必须提高到69.9%,而且还需要确保进口量不变,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事实上,解决美国财政问题并非依赖于关税这种短期手段,而是需要采取长期的综合政策。比如,通过对福利和医疗等支出项目进行精细化改革,而非简单削减;通过产业升级和改善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税基;同时进行有效的债务管理,以增强市场信心。如果仅仅依靠关税的短期收入来掩盖财政的深层次问题,只会加剧财政风险。
因此,关税带来的3000亿美元收入,最多只能为美国财政提供一时的“止血”,根本无法解决债务困境的根本问题。
任何国家的财政健康,都必须依赖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合理的制度设计。单靠贸易保护和短期收入,最终只能是饮鸩止渴。只有找准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改革,才能跳出债务的恶性循环,这也是所有国家应当借鉴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