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加密市场,发生了一件很有“电影感”的事。
一些被称为“巨鲸”的神秘大户,遭遇了集体爆仓。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吓人,但说白了,就是这些重度玩家借钱炒币,赌输了,连抵押的本钱都被交易所强制卖掉。
这类事,在加密市场每天都在发生。但这次不一样。
因为这些“鲸”,体量太大了。大到它们集体翻身的时候,掀起的巨浪,几乎拍晕了半个市场。
HyperLiquid平台上的六大高杠杆巨鲸,在这轮大跌中最为典型。这些人曾是合约圈的传奇,可面对市场的剧烈反转,终究没能逃过爆仓,人均亏损4000万美元,把曾经的盈利和本金都赔了进去。
随着第一批巨鲸被强制清算,引发了价格的瞬间暴跌,一个巨大的红色“插针”出现在K线图上。
然后,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连环爆仓。

(图源网络,侵删)
第一片雪花

当第一批巨鲸这组多米诺骨牌倒下时,无数张更小的骨牌也随之倒塌。
整个过程,像一场由代码执行的无声屠杀。你甚至都不知道仇人是谁,因为杀死你的,是规则本身。
很多人在惋惜,在咒骂,在寻找“罪魁祸首”,有人怪市场突如其来的回调。
但如果退后一步,你会发现,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巨鲸的爆仓,不是原因,只是结果。它更像雪崩发生前,那第一声清脆的断裂。而在此之前,整座雪山,其实早已岌岌可危。
为这座雪山堆积起皑皑白雪的,可能是在这场狂欢中的每一个人。
是那些在市场高点,被FOMO(害怕错过)情绪冲昏头脑,冲进去追涨的人。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看到KOL喊单就热血上头,幻想着一夜暴富的人。
巨鲸翻船时,没有一片浪花是无辜的。
我们用自己的狂热,共同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而巨鲸们,只是那些站在泡沫最顶端,玩得最疯、也摔得最惨的玩家群体。
他们的爆仓,就像一场献祭,用一个群体的死亡,暂时缓解了整座雪山的压力。但只要山还在,雪还在下,下一场雪崩,就只是时间问题。
这个故事,在加密世界里,似乎是一个不断重演的宿命。
而这个宿命最极致、最惨烈的版本,就曾发生在FTX身上。

那座最大的雪山
如果说这次爆仓的巨鲸们,是滚下山坡的一群巨大雪球。
那么,SBF和他的FTX帝国,就是那座曾经矗立在行业之巅、看起来永远不会融化的万年雪山。

(图源网络,侵删)
SBF,是那个最有魅力的“登山向导”。他不是你在普通雪山上能遇到的那种粗犷的夏尔巴人。他聪明,年轻,毕业于麻省理工,顶着一头乱发,穿着短裤和T恤。他跟你聊的不是登山技巧,而是“有效利他主义”,说他登顶的目的,是为了站在最高处,更好地拯救世界。
这个故事太美好了。以至于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都心甘情愿地跟着他,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搬到了他建造的这座“雪山之巅”。
他们以为自己是在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在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俯瞰世界的未来。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座雪山,从地基开始,就是空的。
SBF,他不仅是向导,他还是那个不断掏空山体,把挖出来的石头和冰块,拿去填补自己另一个窟窿的“盗窃者”。他自己的交易公司Alameda,就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亏损黑洞。
而他填补这个黑洞的工具,就是那些登山者们存在他这里的、本该万无一失的“生存物资”——80亿美元的客户存款。
他把所有人的信任,当成了自己无限续命的赌注。
他赌的是,只要雪山看起来够高、够雄伟,就不会有人发现山体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只要天气一直晴朗,只要登山的人越来越多,这场游戏就能永远玩下去。
但雪山,终有融化的一天。
当最终那场“挤兑”吹来时,整座雪山在短短一周之内,就崩塌、融化。而所有曾站在山巅的人都被卷入深渊。

(图源网络,侵删)
这就是FTX的故事。一个关于杠杆、风险和人性,被放大到极致的悲剧。
如何看懂雪崩的预兆?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丧气。
如果连SBF这样被顶级VC背书、被全世界媒体吹捧的“神”,最终都会成为那座最大的空心雪山,那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分辨呢?
这恰恰是迈克尔·刘易斯《走向无限》这本书,能带给我们最宝贵的价值。
刘易斯是谁?就是写出《大空头》,把那群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提前嗅到雪崩气息的怪才写得活灵活现的大作家。他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擅长描绘“系统性风险”的作家。

《走向无限》作者:刘易斯
最不可思议的是,就在FTX这座雪山崩塌前长达半年里,刘易斯收到了SBF本人的邀请,进入了他的核心圈子,和他同吃同住,跟访了他几乎所有的重要会议。
他本以为自己要记录的是一个传奇传记,却未曾想,亲眼见证并记录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雪崩。
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财经分析,它更像一本“雪崩现场勘查报告”。你会看到:
●SBF这位顶级“登山向导”,是如何用他那套“预期价值”算法,来计算风险的。在他的世界里,只要有1%的成功率能带来无限的回报,99%的毁灭风险,就是值得去冒的。
●他是如何用他那套“拯救世界”的叙事,让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心甘情愿地放弃了所有的风险警惕,把自己的安全绳,交到了他手里的。
●甚至会看到,在巴哈马的“法外之地”,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总部里,一群本该管理着百亿美元的天才们,是如何在一种近乎“过家家”的氛围里,亲手挖塌了这座雪山的。

(图源网络,侵删)
读完这本书,你可能不会学会任何具体的投资技巧。
但你会得到一种更宝贵的东西——一种对“风险”的直觉。
你会明白,当一个市场过度狂热时,当一个创始人被过度神化时,当一种叙事美好到不真实时,那第一片雪花,其实已经悄然落下。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人性的剧本,好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页。
下一次,当再有人邀请你去攀登“财富雪山”时,或许可以先停一下,听一听,想一想。
我想,这可能是《走向无限》这本书,能给我们普通人带来的,最昂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