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波长光电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5月21日接待华安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国金证券、国盛证券4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波长光电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董事会秘书胡玉清,激光事业部负责人李林峰,研究中心主任王劲,微纳光学实验室负责人周健宇,证券事务代表汪奎。调研接待地点为公司会议室、线上会议。
据了解,波长光电2024年度半导体和泛半导体领域业务收入达5100万,较上年增加82%,其中半导体业务收入约1770万元,产品形态多样,应用场景丰富。今年公司加深与现有半导体客户合作,与新客户交流取得进展,在产品品类和客户数量上均有增加。
据了解,2025年公司继续推行“光学+”战略,在泛半导体领域,PCB激光微加工镜头订单有望大幅增长;消费级光学领域,AR/VR产品或成重要增长点;红外业务表现有望修复。传统激光智造领域将因国家相关行动方案受益,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为业务增长提供动力。
据了解,半导体光学产品对精密度要求高,波长光电拥有二十多年精密光学加工经验,具备先进加工设备、精密加工工艺能力和洁净间,现有加工设备国产与进口结合,可满足半导体业务需求,国内光学设备厂家也基本能满足其生产要求。公司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调研详情如下:
1.公司半导体业务方面最近有什么进展?
公司2024年度半导体和泛半导体领域业务收入达到 5100万,较上年增加82%。其中半导体业务包括光刻、封测 等场景,这一块收入约有1770万元,产品形态有:应用于成 熟制程的平行光源系统;先进制程光刻设备光源里的光学镜 片(硅反射镜、硒化锌聚焦镜);照明系统里的匀光、整形、 引导镜片;量检测设备里的激光准直(控制激光束)、分光 偏振镜片等,还有配合客户的一些小型光学系统,应用场景 有接近式掩膜光刻、直写光刻、封装测试、量检测等。
今年公司进一步提高了与现有半导体客户的合作深度,
并与新客户就一些新产品进行了技术交流,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今年以来,公司在半导体光学产品品类和客户数量上均 有所增加。拓展半导体业务是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公司将 努力推动半导体业务的稳步增长。
2.除了半导体业务之外,公司2025年度还有哪些业务增 长点?
2025年公司继续推行"光学+"战略,在泛半导体领域, 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为PCB和显示领域两部分,2024年度实 现收入约3300万,其中公司为客户配套研发的PCB激光微加 工镜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进口替代,订单金额较上年大幅 增加,根据在手订单及下游客户预期,如进展顺利,2025年 有望继续实现大幅增长;消费级光学领域,公司AR/VR产品 在2024年度收入约550万元,近年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 发展的影响,消费级电子终端产品市场需求预期改善,公司 2024年四季度与今年一季度相关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增加, 根据下游客户的市场排期,我们预计这块业务也将会是2025 年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受原材料价格及下游客户采购计划 延期影响,公司2024年度红外成像光学业务不及预期,随着 上述因素影响逐步消化,2025年度红外业务表现有望修复。
近年来,公司在传统激光智造领域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25 年,随着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持 续推进,下游消费电子、汽车、医疗、新能源电池、船舶、 航空等行业将持续受益,公司作为通用性较强的激光设备元 器件厂商最终也将受益。
公司持续坚持产品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围绕半导 体、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新兴应用领域以及短波长、高能 量、集成化的前沿技术开展研发活动,未来将孕育出更多的 光学产品和应用场景,持续为公司业务增长提供原动力。
3.公司现有设备是否能满足半导体业务需求,相关设备 采购是否存在障碍?
半导体光学产品普遍都需要极高的精密度,比如极高的 面型精度和表面平整度,还有极其精准的装配精度,为了配 合晶圆尺寸提高产量,光学元件也需要较大的口径,每道工 序的质量控制都很严格,精密加工的工序(如镀膜、装配) 需要在超净间里完成。这些都需要公司具有先进的加工设备 和精密的加工工艺能力。公司拥有二十多年的精密光学加工 经验,拥有磁流变、离子束抛光设备、IBS镀膜机、三坐标 测量仪等超光滑加工与检测设备和"千级""百级"洁净间, 配套成立了先进制造工艺中心,加工精度可以达到超精密 级,口径最大可达600mm,能够实现包括类金刚石膜(DLC)、 硬质膜(HDAR)在内的增透、高反射、部分反射、分光、 滤光等镀膜工艺。目前现有的加工设备主要为国产设备,也 有部分为进口,可以满足半导体业务需求。近年来,国内光 学设备厂家发展迅速,基本可以满足公司生产要求。
部分交流问题重复或已在前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表中披露,本次不再重复披露。
风险提示: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有关公司信息请 以公司在巨潮资讯网和法定信息披露媒体刊登的相关公告 为准。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如涉及对外部环境判断、公司 发展战略、未来计划等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 诺,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