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中美还深陷关税战的紧张氛围里,没想到釜山会晤刚结束,中方就抛出了一个牵动全球贸易的重磅消息,对美国关税的最新调整正式落地!这波操作不仅让全球市场瞬间沸腾,更给特朗普政府递上了一份“考卷”,一年后,等来的会是中美贸易破冰的好消息,还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
11月5日,中方发布公告,从11月10日13时01分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只保留10%税率,且这一调整期限定为一年。
这简单的一个公告,里面可藏着不少疑问,中方为啥是只是暂停这24%的关税而不是直接取消?给特朗普的这一年,究竟是信任还是考察?调整后的关税方案,又会给中美后续的经贸博弈带来怎样的变数?

从中方发布的公告来看,这次税率的调整绝非是临时起意。10月25日至26日,中美贸易代表就在吉隆坡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也为几天后的元首会晤埋下了伏笔。此次的会晤中,中方明确说了,中美之间的国情不一样,有分歧、有摩擦这是很正常的,但双方不应该陷入互相报复的死循环里,要学会算大帐,看长远利益。特朗普也罕见给出超高评价,认为中美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两国还达成了不少共识,特朗普说双方就芬太尼关税、大豆采购、稀土问题这些重要议题做了决定,还说稀土和贸易问题“已得到解决”。
果然,30号的元首会晤结束后,特朗普高调宣布,美国对华关税从57%降至47%,取消10%的“芬太尼关税”,还暂停了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和301调查措施,期限为一年。所以中方这算是对美国让步的友好回应。
但中方为啥非要“留一手”,保留10%的关税呢?直接取消所有的额外关税,不是会显得更有诚意吗?
答案并不难找,今年4月份时候,美国就以“对等关税”为借口,对中国商品加征了34%的关税,中方火速发起反制。在中美元首会晤前,特朗普政府仍是在不停地对中方进行打压、制裁,直到两国谈完才算消停了。

所以即使双方已经达成共识,但中方仍然要对美国的“单边霸凌”行为保持警惕,如果真的完全取消关税,美国很可能撕毁共识,重启高额关税,要是美方变卦,我们可以随时调整,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局面。
此次釜山会晤的整体氛围是好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税调整只是表面的突破,但中美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没有化解。而且特朗普的政策有很强的“选举导向”,啥意思呢?就是说他所做的关税让步、暂缓制裁等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得到选民的支持,好应对快要到来的2026中期选举。
所以,中方给特朗普留了一年的时间,既是对美国政策的回应,也是一场“信任测试”,如果未来一年美方能够兑现承诺,不重启高关税或出台新限制,那双方就可以进一步优化关税政策了;但如果特朗普政府出尔反尔,中方也能凭借保留的10%税率和一年期限的约定,及时调整反制措施。

未来这一年,中美最该做的就是把会晤达成的共识彻底落实。对美国来说,不要总是搞反复无常那一套,要脚踏实地的合作;对中国来说,尽快把稀土供应、农产品采购这些合作细节敲定,同时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另外,两国元首在会晤时说的“常联系”,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常沟通,才不会让小摩擦变成大冲突。
说到底,想要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真正地平稳前行,还需要双方齐心协力,别让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又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