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7月3日债券通"北向通"正式启动以来,这一连接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的创新机制已走过八年历程。八年间,债券通不断完善制度安排,相继推出"南向通"与"互换通",为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辟了全新通道。
交易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债券通运行八年来,交易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5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单月成交量达到9156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482亿元。这一数字与开通首月日均15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增长超过31倍,充分展现了市场活跃度的显著提升。
截至2025年5月末,通过债券通"北向通"入市的海外投资者已达835家,较2018年5月的315家实现翻倍增长。投资者结构日趋多元化,从早期以资产管理类投资者为主,逐步扩展至海外央行、主权基金、境外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公募基金、对冲基金等多种类型。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通过债券通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市场开放水平持续深化
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吸引来自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的1169家国际投资者。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在岸债券规模达到4.35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2%,体现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看好。
今年1月至5月期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完成现券交易约7.9万亿元。截至5月末,北向互换通已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参与,累计成交超过12000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9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债券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首选渠道。
中国债券在国际指数中的地位也在稳步提升。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的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的占比升至全球第三,均高于纳入指数时的预期占比。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持有人民币资产信心的增强。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