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为什么总是反复无常,背后有何深意?
创始人
2025-07-14 20:05:08
0

特朗普政府的谈判策略呈现出明显的三阶段演变轨迹:从最初夸口“90天达成90项协议”的盲目乐观,到中期妥协为“完成10至20项协议”的现实调整,最终演变为当前以“框架协议”拖延实质性让步的权宜之计。

美国总统的关税政策如同一场精心设计却又充满矛盾的戏剧,其反复无常的表象下隐藏着多重战略意图。

从最初的“对等关税”威胁到如今的框架协议拖延战术,美国政府在这场全球贸易博弈中不断变换策略,既暴露了其核心诉求的混乱性,也折射出单边主义在复杂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局限性。

这场博弈的本质,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计算,演变为政治表演、产业博弈与地缘竞争的混合体。这种变化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关税谈判的核心目的或许从来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服务于国内政治叙事。

通过不断宣布“原则性协议”,特朗普既能向选民展示强硬的谈判者形象,又能保留随时提高关税的筹码。正如美方将14国关税截止日期延至8月1日却仍保留调整空间的操作所示:

这种“永远处于进行时”的谈判状态,本质上是一场为美国观众设计的政治真人秀。然而,这种策略正在消耗美国的国际信用。当越南和英国的“协议”仅涉及边缘议题,而与欧盟、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的谈判陷入僵局时。

美国的贸易伙伴们逐渐意识到:白宫的承诺可能只是为国内选举服务的临时道具。特别是当特朗普威胁“对不合作国家征收超过50%关税”时,其谈判诚意更令人质疑——如果规则可以随时单方面改变,那么达成任何协议都缺乏稳定性保障。

这种信任危机正在形成恶性循环:特朗普政府越是反复无常,谈判对象越倾向于采取防御姿态;而谈判进展迟缓,又迫使特朗普进一步提高要价以维持强硬人设。然后,陷入循环中……

复杂局面背后隐藏遏制中国经济与产业的议程

在表面上的多边贸易纠纷之下,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遏制战略日益凸显。从美越协议针对中国转口贸易的40%惩罚性关税,到美英协议要求英国对中国钢铁采取限制措施,美国正试图通过“各个击破”的方式重构全球供应链。

这种策略暴露了其关税政策的深层逻辑:不仅要对冲贸易逆差,更要通过胁迫第三方国家共同围堵中国高科技产业。例如针对医药原料、电动汽车电池等关键领域的行业性关税威胁,明显指向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环节。

但这种“供应链战争”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枢纽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当美国对马来西亚半导体、南非铂金、越南太阳能电池板等中国产业链关联产品加征关税时,实际上是在推高下游产业成本。

另一方面,多数国家不愿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日本一面应对25%汽车关税威胁,一面保持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欧盟虽未收到关税信函,却通过拖延数字税改革避免刺激美国。这种“经济现实主义”反应说明,特朗普的地缘经济目标与各国的发展需求存在根本性错位。

更具破坏性的是,对等关税可能只是更大规模产业打击的前奏。特朗普政府已对钢铁、汽车、医药等行业发出25%至50%的针对性关税威胁,这种“精确打击”比全面关税更具杀伤力。

例如中国医药原料占美国进口总量的40%,一旦被征重税,将直接冲击美国制药业;日本汽车业面临的选择则是要么承受25%关税,要么将生产线迁往美国——这正是特朗普“制造业回流”剧本的核心场景。

然而,这种零和思维忽视了全球产业生态的复杂性——当美国同时对中国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东南亚电子元件、欧洲汽车零部件征税时,实际上是在破坏自身产业链的完整性。

通用汽车一边在墨西哥建厂规避关税,一边抱怨美国本土产能不足的窘境,正是这种矛盾的缩影。更讽刺的是,据美国劳工部数据,制造业岗位在关税战期间不增反减,暴露出“产业回归”口号与劳动力市场现实的脱节。

当单边主义的临界点“过热”后,就会起反作用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建立在“美国市场不可替代”的假设上,但这种优势正被其自身政策削弱。当14个贸易伙伴收到25%至40%的关税威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在拓展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已开始多元化布局。

微软将部分数据中心迁至加拿大,苹果增加印度产能,特斯拉扩建柏林工厂——这些应对策略正在形成去美国化的“隐形联盟”。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公开质疑美国贸易数据“不准确”,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一边谈判一边加速与中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反映出各国对美策略的清醒认知。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特朗普政策目标的内在矛盾。他既希望关税迫使制造业回流,又指望用关税收入填补财政赤字;既要缩小贸易逆差,又要维持美元霸权下的消费红利。

当美国从韩国进口的半导体、从日本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因关税减少时,本土电子产品与汽车生产成本反而上升,这种“回旋镖效应”正在抵消关税的预期收益。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已走到关键十字路口,8月1日的延期并非问题的解决,而是更大风暴前的宁静。无论是行业性关税的暗雷,还是供应链重组的长尾效应,都预示着这场贸易博弈没有赢家。

唯一能确定的是,在单边主义与多边现实的碰撞中,全球经济正在付出本不必要的转型成本。特朗普的关税游戏终将面临现实清算:当政治表演的经济成本超过选举收益时,这套反复无常的策略就会迎来自己的"关税墙"。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载、转发、评论、留言、分享、打赏!

相关内容

原创 ...
然而,巴西的回应让美国措手不及——卢拉不仅公开驳斥特朗普的指控,还...
2025-07-14 22:58:11
原创 ...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期,美国与越南宣布就双方“对等关税”谈判达成框架...
2025-07-14 22:58:10
志道国际(01220.HK...
志道国际(01220.HK)发布公告,于2025年7月14日因可换...
2025-07-14 22:58:07
债券聚焦|地产预期是破局点...
文|明明 周成华 丘远航 赵诣 上周市场受宽地产预期扰动,长债利率...
2025-07-14 22:58:06
瑞达期货收盘下跌4.14%...
7月14日,瑞达期货今日收盘22.9元,下跌4.14%,滚动市盈率...
2025-07-14 22:57:42
永安期货收盘下跌8.30%...
7月14日,永安期货今日收盘16.01元,下跌8.30%,滚动市盈...
2025-07-14 22:57:41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纯碱原油...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主力合约多数上涨】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主...
2025-07-14 22:57:40
交易所“两融”名单发布,关...
截至收盘,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上涨0.6%,中证消费50指数上涨...
2025-07-14 22:57:30

热门资讯

债券聚焦|地产预期是破局点? 文|明明 周成华 丘远航 赵诣 上周市场受宽地产预期扰动,长债利率横盘后走高。往后看,地产政策预期或...
瑞达期货收盘下跌4.14%,滚... 7月14日,瑞达期货今日收盘22.9元,下跌4.14%,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
人形机器人又接大单!机器人产业...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机器人产业ETF(159551)收涨1.84%,资金持续布局,今年以来份额增长...
港股证券板块交投活跃,香港证券... 截至收盘,中证银行指数上涨0.5%,香港证券指数上涨0.3%,沪深300非银行金融指数下跌0.7%,...
原创 越... 时间倒回至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历史性协议”,宣称将对越南输美商品...
期货收评:碳酸锂等涨超3% 现... 7月14日期货收市,反内卷行情持续发酵,能源金属涨幅居前,碳酸锂、工业硅等涨超3%,关税担忧强化,现...
央行邹澜: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时... 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中国人民银行...
机器人、创新药板块走强,机器人... 截至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上涨0.1%,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2.7%,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
分析|关税摩擦缓和,6月出口增... 7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6月外贸数据。以美元计,6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356.0亿美元,同比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