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阳能行业受关税与政策限制,全球供应链重塑】伍德麦肯兹报告显示,美国太阳能行业受关税与政策限制交织影响,重塑全球供应链。新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税率不同,马来西亚41.08%,柬埔寨660.04%,新关税威胁或引发供应瓶颈,挑战可再生能源部署。 针对多晶硅的232条款关税是行业最大供应链挑战。中国掌控全球95%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替代来源仅为德、马、韩小型工厂。2025年初美国失去唯一专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工厂。 2023 - 2024年创纪录进口形成的库存可支撑美国2025年需求,但缓冲正耗尽。2024年四季度起,月度进口量从5.3GW降至2.4GW。6月反倾销与反补贴税调查使税率超中国,本月商务部启动多晶硅进口232条款调查,本土制造商提交针对印、印尼、老太阳能电池申请,迫使制造商地域重组。 对柬、马、泰、越反倾销与反补贴税致东南亚组件价格同比涨12%,推动供应链向印尼和老挝多元化。2025年一季度,来自这些国家的电池和组件进口量分别升至0.9GW和2.3GW,市场份额上升。这促使本土制造商提交新申请,未来供应或受关税影响,推高价格。 多年多元化未让美国制造商摆脱贸易紧张局势影响。许多组件仍源自中资企业,未实现供应链独立。太阳能行业供应链洗牌存在悖论,新市场扭曲或阻碍可再生能源部署,本土制造商可能无法获45X税收抵免。 针对多晶硅的232条款调查是行业最大供应脆弱点。中国掌控产能高,替代来源少,征税或扼杀美国太阳能市场。多晶硅工厂建设时间长,行业可能没时间应对。 《大而美法案》对外国实体限制或影响23GW运营组件产能,制造商可能重组或放弃工厂。45X制造税收抵免是本土生产商关键,否则本土生产难以为继。 伍德麦肯兹报告称,中东和北非地区是替代供应来源,互惠关税10%。但多数产能2026年或更晚投产,若库存耗尽可能供应紧张。该地区产能多为中资,使用组件需满足外国实体限制要求。不调整政策,美国或供应短缺,减缓可再生能源部署。 我国多家光伏企业在中东北非布局光伏制造。晶科与沙特成立合资公司建项目,TCL中环联合沙特企业设合资公司,钧达股份在阿曼计划建设产能,协鑫科技与阿联酋探讨合作,天合在阿联酋建设工厂,晶澳拟在阿曼投资,博达新能在埃及规划产线。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