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经历了一轮大幅调整。主力合约几乎全线下跌,呈现出明显的回调态势。
焦煤、玻璃、焦炭等多个品种触及跌停板。纯碱、工业硅、碳酸锂等新能源相关品种同样遭遇跌停。氧化铝期货跌幅超过6%,多晶硅期货跌幅超过5%。
这一轮调整发生在上周连续上涨之后。7月初以来,商品市场在政策影响下持续走强。多个品种出现连续快速上涨,市场情绪高涨。
据悉,期货市场沉淀资金总量此前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7月24日数据显示,沉淀资金总量接近7783亿元。近一个月来,这一数字始终保持在7000亿元关口上方。
商品交易所及时采取了风险管控措施。郑商所、大商所本周均发布风险提示函,要求会员单位加强风险防范。广期所调整了多个品种的风控参数,涉及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等。
从板块轮动来看,期货市场此前经历了黑色建材、新能源、有色农产品化工等板块的轮番上涨。各品种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联动效应。
与此同时,股市和商品市场的跷跷板效应开始显现。权益市场的向好表现对债券市场形成冲击,资产配置出现重新平衡。
当前市场仍由宏观情绪主导,政策驱动的基本面改善需要时间验证。短久期债券基金净值受到较大冲击,主要源于风险偏好的提升。
银行理财开始对债基进行预防性赎回,但居民资金尚未出现大规模流出。债券市场距离形成负反馈循环仍有一定距离。
商品期货的高波动性特征日益明显。价格发现功能在供需关系变化中得到体现,市场参与者需要适应这种新的运行模式。
资源品重新定价过程正在进行中。供需平衡的重新调整将影响未来价格走势,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基本面变化。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