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三天的中美贸易会谈在短短一天半内便宣告结束,这一结果令外界颇感意外。在会谈结束的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通过媒体发表了严厉的威胁,指出如果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美国将会对中方施加更高的关税。这一表态无疑是针对长期以来不断出现的“二级制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威胁并非第一次出现,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包括荷兰首相吕特等人都曾多次提到类似的制裁措施。虽然这些言辞听上去让人感到压力,但仔细观察其实反映出美国的一些底牌,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并不能光靠一句威胁来妥协。
我们回顾一下今年4月份时,美国对中方实施的加征关税达到了125%,我们的国家仍然没有选择妥协,如何可能在此次的威胁面前,因100%的关税而改变立场?显然,这种要求是极为不合理的,并不值得我们去考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即将迎来的是另一轮更加激烈的博弈与谈判。中国始终坚信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唯有中美之间的合作才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至于面对威胁,我们并不会退缩,坚持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我们坚定的立场。
接下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所谓的“二级制裁”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其实,“二级制裁”这一概念,对一些刚刚关注国际局势的人而言似乎是陌生的。然而,对于那些长期关注国际政治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美国施行制裁的老套手法之一。所谓的“二级制裁”,实际上是针对那些与受制裁国家进行商业往来的国家实施的制裁,旨在孤立目标国。以当前情况来看,美国政府希望借此手段施压全球市场,阻止其他国家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以维护其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利益和商机。
特朗普宣布的针对俄罗斯的“二级关税”更是美国“长臂管辖”的最新体现,虽然这些新措施在短期内的效应并不明显,威胁的影响恐怕也非立即显现。例如,虽然对委内瑞拉、伊朗和俄罗斯等国的制裁给这些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打击,但迄今为止,并未如美国所期望的那样迫使这些国家改变自身政策。实际上,施加这样的“二级制裁”和“二级关税”,最终会伤害的只会是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两国之间的矛盾无疑会因此被激化,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施行100%关税的情况下,中国又如何可能无动于衷?
数据显示,在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占据了绝对的主要份额,其次是土耳其。中国在这方面是最大的买家,印度紧随其后,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在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能源交易。进一步考虑及其影响,限制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必将导致全球油价的攀升。根据统计,俄罗斯每天生产约63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若中国和土耳其外的其他国家不再购买,其将出现高达470万桶的每日缺口,从而影响全球市场的油价。如果印度遵循这一“二级制裁”,不再购买俄罗斯的能源,那就意味着俄罗斯每天将面临230万桶石油的出口风险。然而,鉴于OPEC在此时并无充足的余量补充俄罗斯的石油缺口,再加上俄罗斯本身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比如切断管道,全球油价势必进一步承压。
尽管美国目前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但美方并不希望油价过高。特朗普及其政权向来倾向于保持较低油价,因为他们清楚,过高的油价会影响美国国内经济,特别是消费市场的稳定。美国若想保持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确保低油价是尤其重要的战略目标。
然而,关税引发的国内通胀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美国人民而言,关税的上升几乎成为了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这将直接导致消费者支出加重并可能引发失业增加。在面对“二级制裁”的威胁时,特朗普似乎并不担心油价上涨的问题,他认为美国能够通过自身的产量来应对,并将在开采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然而,现实是否如他所言?例如,与欧盟达成的7500亿美元能源贸易协议,是否能够实际满足欧盟的需求,仍然是个问题。
在和韩国达成的协议中,尽管也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能源贸易,但这与欧盟的7500亿美元相比,简直微不足道。2024年,欧盟仅从美国进口的能源价值不过759亿美元,而这一数字显然无法满足其十年的巨大需求。此外,欧盟内大部分企业也在警告不要过度依赖美国能源,自俄乌冲突之后,欧盟更是致力于实现能源采购的多元化,努力从其他国家获取润滑油与天然气。
再来说说美国的实际能源生产能力,尽管宣称2024年将有3300亿美元的能源出口额,但能否真正实现呢?一些分析师指出,虽然美国的产量可能会有所扩大,但这种提升在短期内能否直接支撑全球市场的需求尚无定论。同时,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接近满负荷运转,增加出口的可能性极小。因此,短期内接替俄罗斯未得到填补的产量缺口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状况将进一步推动油价的上扬。
实际上,在特朗普评论俄罗斯的制裁前,油价已经呈现上涨的趋势,这其实是存在季节性波动的。而中国则明确表示,美国的威胁只不过是徒劳,关税战并无赢家,单靠胁迫和施压无法根治问题。特朗普将“二级关税”的具体实施时间压缩至8月,而这一时间恰好也是我们与美国的关税协定到期之时。因此,今年8月或将成为历史的见证时刻。
尽管特朗普对普京的耐心不断减退,普京则持续表示习惯了这样的境况,强调会进一步进行谈判,但决不会妥协。经过多次的制裁后,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已经骤减,特朗普的百般威胁反倒显得无足轻重。老板两年多的时间,远不如特朗普几个月的频繁行动引发的关注。总之,面临未来的严峻局面,中美两国,都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各自的策略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