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网报道,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还因为印度跟俄罗斯的能源和武器交易,要额外处以一笔天价罚金。这波操作来得又快又猛,不仅让印度那边乱成一团,也让全世界都盯着看——这难道是特朗普在为中美关税的最终结局做预演?
美国财政部长(资料图)
先说说这制裁到底有多狠。除了那25%的关税,所谓的“天价罚金”更是没个准数,特朗普就这么在社交媒体上一放话,连具体数额都没说清楚。要知道,之前对越南也就征了20%的关税,对日韩更是只有15%,这次对印度可是下了重手。美国商务部倒是给出了个理由,说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有458亿美元,还念叨着印度是“全球关税最高、贸易壁垒最严苛的国家之一”。
印度这边的反应可太有意思了。莫迪政府就跟被点了穴似的,半天没个强硬回应,只说“正在研究影响”。这可把反对党给乐坏了,领袖拉胡尔・甘地直接开怼,说莫迪连英迪拉・甘地一半的勇气都没有,光顾着搞公关,把国家利益抛到脑后了。老百姓更是炸了锅,在网上骂翻了天,觉得特朗普把印度经济说成“死亡经济”,这是70年来最丢人的外交耻辱。可莫迪也难啊,硬刚吧,怕美国再出更狠的招;服软吧,自己“强势领导人”的人设就崩了,支持率肯定得跌。
这制裁对印度经济的冲击,简直是全方位的。宣布制裁的当天,印度股市就蒸发了1200亿美元,卢比汇率也跌到了6个月来的最低点。那些靠出口吃饭的行业,像纺织、宝石加工、汽车零部件这些,立马就遭了殃。25%的关税一加上,订单嗖嗖地往越南、印尼跑。更麻烦的是能源这块,印度35%的原油都从俄罗斯进口,要是被迫减少进口,国内通胀肯定得往上冲,那些靠低价能源活下去的制造业,日子就更难过了。
从长远来看,印度的地缘战略和产业主权都悬了。美国这是逼着印度在俄美之间选边站,可印度一直想搞“多极平衡”的外交策略,这下全被打乱了。俄罗斯的武器占了印度军备进口的36%,能源合作也挺深,真要是断了,不光得罪俄罗斯,自己还可能变成美国的“小跟班”。农业方面也不消停,美国逼着印度开放转基因大豆和乳业市场,真开放了,国内几千万小农户就得破产,想想2024年莫迪因为农民抗议废除农业改革法案那事儿,就知道这有多棘手。
那特朗普为啥非要跟印度过不去呢?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美国一直觉得印度贸易不公,印度对进口商品平均征17%的关税,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多了,尤其是农产品,关税高达30%-100%,数字服务领域也设了不少坎,把美国的孟山都、谷歌、亚马逊这些企业挡在门外。美国农业部算过一笔账,要是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美国每年能多赚80亿美元出口额,这对正愁农业问题的特朗普政府来说,可是块肥肉。
莫迪(资料图)
地缘战略上,特朗普政府把金砖国家当成了眼中钉,觉得它们可能挑战美国霸权。2025年以来,已经对巴西、南非加过关税了,这次轮到印度,就是想杀杀新兴国家的威风。印度是金砖的核心成员,又跟俄罗斯走得近,要是它服软了,新兴国家阵营的凝聚力就得散。而且美国还拉拢巴基斯坦,给它升级F-16战机,就是想在南亚搞点事情,让印度顾此失彼。
还有个原因就是美国的中期选举。特朗普政府得靠“强硬贸易政策”讨好铁锈带的选民和保守派。制裁印度既能转移国内的通胀压力,又能塑造自己“对抗不公平贸易”的硬汉形象。再说,印度2024年大选后,不光不配合美国孤立俄罗斯,还买了更多俄罗斯原油,特朗普觉得这是“背叛”,这次也算是报复一下。
那为啥同样是贸易伙伴,中国就没遭这待遇呢?这差距可大了去了。首先是博弈筹码不一样,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巨大的市场,还有稀土、5G这些核心技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比印度高多了。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有6300亿美元,是美印贸易的5倍,而且中国还是美国大豆、棉花这些农产品的主要买家。所以特朗普政府才不得不把中美关税的暂缓期延长90天,怕搞崩了美国的农业和制造业。
反制能力也差远了。印度对美出口只占GDP的2.3%,而且都是些低附加值的东西,美国在印度的投资也不多,印度就算想反制也没啥招。中国就不一样了,能搞对等关税,最高到100%,还能管制稀土出口,搞个不可靠实体清单,直接打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供应链的痛处。2025年的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锂电池占了需求的70%以上,这就让特朗普政府在谈判时不敢太放肆。
战略定位也不同,美国把印度当成可以施压的合作伙伴,把中国当成系统性的对手,所以策略也不一样。对印度是使劲逼它妥协,对中国是边打边谈,怕真闹决裂了。这根本上还是实力的差距,印度GDP才是中国的1/5,在金融、科技、军事这些方面都得靠西方,而中国有能力跟美国在各个领域较量。
那印度接下来咋办呢?估计短期之内,可能会被迫开放点农业市场,少买点俄罗斯原油,换美国降低点关税。但长期来看,产业主权和外交自主性肯定得受影响。要是莫迪想拖到2025年10月再谈,那外资可能会撤,经济增速也得降。不管怎么选,印度想当“有声有色的大国”,这次算是被特朗普给泼了盆冷水。
再说说中美关税的终局,大概有三种可能。一是长期“斗而不破”,双方在芯片、稀土这些核心利益上互相克制,签点阶段性协议,不搞全面脱钩,形成“竞争共存”的局面。二是“以战促和”,美国受不了通胀压力就让步,中国开放点金融市场,换美国大幅降低关税,实现双赢。三是陷入“双输僵局”,技术脱钩,产业链转移,全球经济分成几块,中美贸易额长期上不去。
莫迪(资料图)
印度这事儿也给新兴国家提了个醒,在特朗普这种“强权逻辑”下,“战略伙伴”啥也不是,就是用来交换利益的。新兴国家想不被当棋子,就得自己有实力,产业得自主,比如印度就得少依赖俄美的能源,把制造业搞上去;外交上得多交朋友,跟东盟、中东搞好关系;关键领域得有反制的本事,就像中国那样,又强硬又理性,才能在谈判桌上有话语权。
总的来说,特朗普制裁印度,既是美国霸权的又一次表演,也是全球贸易秩序重新洗牌的前奏。在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全球化走下坡路的时候,各国要么选边站,要么自己搞创新,都挺难的。印度的教训说明,没有经济主权和战略定力,想崛起就是做梦。而中美关税谈判的结果,不光关系到这两个大国的利益,更会决定未来全球贸易规则是继续搞“强权即公理”,还是走向“大家一起商量着来”的多边主义。这答案,说不定就藏在这场看似突然的美印贸易争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