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近4.28万亿元。
与互联互通机制的债券通2017年推出前相比,这一总量数据增长了近400%。不过,对比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境外投资者持债占比仅有2.3%。
汇丰亚太区全球债务市场主管 孙鸿志
“参考其他主要市场,中长期内,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持仓比例翻一番,到5%或增长更多至7%并非不切实际的目标。”汇丰亚太区全球债务市场主管孙鸿志认为。
日前,孙鸿志在深圳接受了券商中国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在亚洲、美国及欧洲金融市场拥有逾20年的跨境业务经验,于今年3月加入汇丰。
中国债券市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券商中国记者:近年来,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快速增长。站在投资者角度,增配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
孙鸿志: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收益率,特别是经美元调整后的收益率(即国债+交叉货币掉期)。去年我们看到投资额飙升主要是因为这一点,投资的增长在去年年中和今年早些时候达到峰值。当时,经美元调整后的收益率对境外投资者很有吸引力。
二是分散投资的需求。人民币债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资产的关联性较低,甚至是负相关,因此分散投资是境外机构在配置投资组合时纳入中国债券的重要动机。
另外,许多被动型基金需要追踪中国债券的基准指数,这也是推动境外投资者持有更多中国债券的因素之一。
券商中国记者:您如何看待债券通在其中的作用?
孙鸿志: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银行间债市直投模式(CIBM Direct)更受资产持有人类型的投资者欢迎,包括央行、养老基金等,也包括一些商业银行。而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和部分对冲基金更偏好债券通机制。
在债券通机制下,他们可以运用自己更熟悉的香港基础设施和规则进行投资,例如可以通过香港中央结算系统(CMU)进行托管,无需通过境内的托管机构。
这对提高境外投资者参与度、参与兴趣,以及提升各参与方的做市能力、增强市场流动性都起到重要作用。
券商中国记者:今年以来,股债轮动加速,债券价格波动也比较大。从您和其他境外投资者的交流情况看,他们对中国债券的看法是否发生变化?
孙鸿志:确实。我们了解到,部分境外投资者基于经美元调整后的收益率下降,以及中国股债轮动的考虑,有意愿把过往几年在中国债券市场取得盈利转投到A股市场,甚至付诸行动。
但同时,还是有不少境外资金正在积极加仓中国债券。尤其是,未来几年利率周期会趋向正常化,美联储可能在9月启动降息周期,中国债券收益吸引力有望增强。
中国债券市场也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境外投资者可采用的交易策略正在变得多样化。譬如,此前境外投资者无法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融资、回购或借贷等业务。今年2月,债券通项下离岸债券回购交易推出,并在7月推出了优化安排。
更多样化的交易策略和投资工具有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从而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和交易。
境外投资者持债占比翻番并非不切实际
券商中国记者:对比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占比还处于偏低水平,您认为比较合意且现实的目标水平大概在什么位置?
孙鸿志:我们相信外资机构配置中国债券未来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一个显著的指标是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占比与其他国家债券市场外资占比的比较。
参考其他主要市场,英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占比超过30%,法国超过25%,美国大概10%,日本也接近10%,而中国的占比仅为2%出头。
我们认为,中长期内,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持仓比例翻一番,到5%或增长更多至7%并非不切实际的目标。
券商中国记者:要提升到这个目标占比,您觉得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孙鸿志: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开放,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需要一些与以前不一样的政策措施来继续推进。
我们跟大型机构投资者交流获得的反馈是,他们支持持续深化这一领域的创新试点,例如容许国际投资者将回购的抵押品进行再抵押,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令境外投资者能通过一系列全面的交易和对冲工具来投资境内债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境外投资。
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丰富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期望尽快在离岸市场推出人民币债券期货 ,例如港交所正在筹备的10年期国债期货。
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机制来促进境外投资者在信用衍生品领域的准入和协调。这可以增强境外投资者的信心,并鼓励他们加大对中国信用债市场的投资。
应该说,境外投资者期待看到中国继续推动开放,以吸引国际资本。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发展,将有助于增强全球投资者的信心,令他们更多地聚焦中国市场。
券商中国记者:熊猫债和“点心债”两块市场的扩容有目共睹,您认为这种扩容趋势是否会延续?
孙鸿志:我认为会。近年来人民币利率相对较低,熊猫债的收益率优势显著,因此熊猫债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融资选择。之前监管层放宽了熊猫债募集资金的使用,明确了募集资金既可留存境内,也可汇往境外使用,这使得熊猫债市场对境外发行人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所以我们看到,熊猫债发行量已创下历史新高,去年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一些跨国公司采取了“本地化服务本地化”的战略,在境内为子公司发债融资,以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效率。
离岸人民币债券,也就是“点心债”市场,在经历了发展相对平静的一段时期后,近年来也开始加速发展,去年的发行量已超过1.6万亿元,是2021年的三倍。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柱。
责编:战术恒
排版: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