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4月2日,川普像按下了一个世界级混乱开关,突然宣布对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商品,全面征收关税。美国历史上几次贸易战的记录在此刻被彻底刷新,但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政策动作,而像是一场随性、粗暴、跨越时空的经济风暴。短期冲击、长期结构改变、政治博弈、市场动荡,全都在同一时间涌向全球。川普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他的狂躁究竟会带来经济复兴,还是全球灾难,却不得不让人怀疑。
川普习惯先吹胜利,再谈实际。关于与日本、英国、韩国、欧盟的关税协定,他宣称早已谈妥,但事实上,多数协议仍在过渡阶段,以日本为例,美国对其出口商品统一调降至15%,包括汽车、钢铝及衍生产品,以及部分铜制品,实际执行还远未落地。与此同时,日本必须加倍进口美国天然气,增加原油和煤炭进口,投资美国产业高达5500亿美元,90%的收益归美国所有。这不是平等贸易,这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谈判过程注定漫长,甚至充满拖延和博弈,各国都在暗中计算每一步的利弊,任何轻率执行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反噬。
关税政策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商品、税率、国家、时间、条件、细节,全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谈妥,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根本无法跟上变化的节奏。庞大的软件系统、人力不足、缺乏测试,导致大量货物先通关、后补税。一个原本该简化贸易管理的行政命令,最终变成操作混乱、漏洞百出的现实困境。CBP面对川普的“随兴变动”,只能疲于应付,错漏频出。
与此同时,关税风暴仍在不断扩大。巴西前总统波索纳洛因司法案件被关注,川普一怒之下将对巴西商品的关税从10%提升到50%。印度因购俄石油触怒川普,也被关税猛增至50%。初期喊出的芯片关税100%,可能拉高至200%、300%,显示出随意和威慑并行的政策逻辑。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关税则在美国汽车业抗议后临时调整,\$800以下小包裹征税,每年15亿个小包裹需要拆开估价再缝合,CBP的人力与效率几乎被耗尽。关税像是一张无形的网,缠绕着全球供应链和消费者,带来短期价格冲击和长期结构重组。
川普的关税战不只是经济工具,更是外交和战略延伸。他用经济手段施压各国,使得国际谈判场景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慌。每一次关税上调或威胁,都像在提醒各国:美国的意志可以凌驾规则之上。这种粗暴策略,让世界瞠目结舌,也让贸易规则变成可随意操纵的筹码。然而,MAGA的梦想能否实现?高额关税可能短期刺激部分国内产业,但也可能推高通胀、加速资产泡沫,并让低收入阶层首当其冲。经济刺激还是自掘坟墓,取决于全球反应和市场韧性。
日本、韩国、欧盟、印度、中国,各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一波关税狂潮。有的采取拖延策略,有的在谈判桌上试图争取更公平条件,有的则选择延迟甚至抵制。全球供应链的重新组合,半导体、稀土、能源、汽车、农产品,无一不受到冲击。关税政策不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全球经济秩序的撕裂测试。
川普的关税战,也暴露出美国政策操作中的极端随意性和风险管理缺失。从行政执行到国际谈判,从国内产业到全球供应链,每一环节都在被迫适应高强度的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施压工具,也可能成为自伤利器。全球经济体系被迫在风暴中重新找平衡,而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短期受益可能微乎其微,长期风险却巨大。
这场关税战,既是一场策略游戏,也是一场实验场。川普用极端方式验证权力和市场的反应,试图以强硬姿态重塑美国经济版图。然而,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各国利益的交错、供应链的脆弱性,都让这一场“大规模经济实验”充满未知数。世界正经历一场关税引发的深刻震荡,而美国,正在用自身的冒险精神书写历史,或者是重新定义混乱。
川普的关税风暴,像一阵飓风扫过全球市场,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政策操作的随性与粗暴,也暴露了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脆弱。未来的几个月,将决定这场经济狂潮究竟是MAGA的胜利,还是全球混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