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巴两国停火协议即将生效的前半小时,印度军队发动了一次突然且极具破坏性的袭击。印度军方发射导弹攻击了巴基斯坦境内的空军基地,爆炸声响彻天空,巨大的火光吞噬了基地,10架歼10C战斗机瞬间被摧毁。这次袭击给巴基斯坦空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损毁了重要的战力,影响极其深远。
那么,这一事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真相呢?
事实上,印度在停火前的最后30分钟里,向巴基斯坦境内的至少两个空军基地发射了导弹,其中一枚导弹击中目标后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虽然基地内的5架枭龙3型战机幸免于难,并未受到损伤,但巴基斯坦空军的5名飞行员,包括枭龙飞行中队的中队长,在这次袭击中不幸阵亡。
为何印度要对这些飞行员展开袭击呢?飞行员对于空军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巴基斯坦虽然可以通过生产更多的枭龙战机来弥补战机损失,但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却是一个极其漫长且高成本的过程。而飞行员的损失则是无法轻易替代的。
巴基斯坦空军的飞行员被视为战斗力的核心,决定了整个空军的作战能力。据可靠数据显示,巴基斯坦的军队总人数为60万,但空军飞行员的数量仅为大约3000名,这些飞行员是巴基斯坦空军的“黄金资源”。培养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成本高达3600万美元,因此,5名飞行员的损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超过了1.8亿美元。而印度单枚导弹的成本,仅在120万到300万美元之间。从军事角度来看,印度此举不仅展现了导弹在打击敌军关键目标时的高效性,更体现了印度对巴基斯坦飞行员的强烈敌意。
虽然损失的10架歼10C战机可以通过后续生产来补充,但飞行员的损失却是无法在短期内弥补的。对于巴基斯坦空军而言,这一损失远远超过了10架歼10C战机的价值,印度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削弱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能力。
回顾历史,巴基斯坦飞行员一直是印度的心头大患。早在第二次印巴战争和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就已经让印度空军心生畏惧。
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空军只有120架飞机,而印度空军拥有770架飞机,无论从数量还是飞机性能上,印度都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大多是由美国教官亲自训练的,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作战风格,结合了巴基斯坦独特的作战策略,展现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在1965年9月6日的空战中,巴基斯坦派出了32架F86战机和8架F104战机,对印度本土发动空袭,成功击落了11架印度飞机,并摧毁了24架停在地面的印度战机,而巴基斯坦仅损失了3架飞机,甚至连印度刚刚从苏联购买的米格21战机也被巴基斯坦击落。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巴基斯坦空军依然表现出色,尤其是在11月22日的空战中,巴基斯坦取得了3比0的辉煌战绩。尽管在陆战上遭遇失败,巴基斯坦空军却以损失14架飞机的代价,成功击落了印度超过50架飞机,这一表现为整个巴基斯坦军队增添了不少荣誉。
从这些历史战例来看,印度空军之所以对巴基斯坦空军如此恐惧,不仅仅因为巴基斯坦拥有先进的战机,更因为巴基斯坦的飞行员经过严格训练,具备了非凡的作战能力。这些飞行员在美国和中国教官的帮助下,不断磨砺自己的战斗技巧,形成了独特的战斗风格。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教官的参与,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在驾驶枭龙3型战机和歼10C战机时,逐渐展现出更高的战术水平。中方的协助使得巴基斯坦飞行员快速掌握了歼10C战机的各种技术与战术特点,并在多种训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战风格。巴基斯坦飞行员的训练质量不断提高,提升了枭龙战机的实战能力,并间接推动了巴基斯坦空军整体实力的增强。
因此,当5月7日爆发空战时,巴基斯坦空军的飞行员驾驶歼10C和枭龙3型战机,积极出击,借助ZDK03预警机的指引,成功击落了3架阵风战机、苏30MKI战机和幻影2000战机在内的6架印度战机。到了5月10日,巴基斯坦空军再次击落一架阵风战机,使得印度损失了4架阵风,创下了50年来最惨重的空战败绩。
此外,巴基斯坦近期对印度本土进行的轰炸几乎让印度损失了12架苏30MKI战机,并导致70%的电力设施瘫痪。在这种背景下,印度空军自然对巴基斯坦空军产生了强烈的敌意。既然无法击落枭龙和歼10C战机,印度空军便决定直接消灭巴基斯坦的飞行员,从根本上削弱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斗力,为未来可能的冲突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