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了中东,对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此次访问不仅让美国卖出了大量的军火,还签署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协议,堪称美国收获颇丰。尽管如此,特朗普在5月16日返回美国前表示,他希望能够访问中国,但由于未能获得中方邀请,他只能带着些许遗憾返回华盛顿。
特朗普刚回到华盛顿,来自中国的一个重大消息便随之而来。这则消息并非特朗普所期待的中国邀请,而是宣布对美国特定商品加征高达74.9%的反倾销关税。这项决策的公告于5月18日在中国商务部官网发布,内容涉及对原产自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调查,并最终裁定对美国的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到74.9%。日本和欧盟则分别被加征24.5%至5.5%的反倾销税,而台湾地区则被征收3.8%的税率。
那么,这项公告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项反倾销税仅针对特定商品,即“共聚聚甲醛”,并不涉及全面的关税措施。其次,这次调查和裁定是正常的商务调查,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以及中国国内相关法律的规定,旨在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最后,虽然这一举措出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期间,但它与当前的“对等关税”政策和中美谈判并无直接联系。
那么,什么是“共聚聚甲醛”?它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高机械强度、耐疲劳、抗蠕变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为便于理解,可以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电源开关、电脑键盘、打火机外壳、螺丝刀手柄等,这些物品通常都采用共聚聚甲醛材料制造。更重要的是,它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尤为广泛,约占共聚聚甲醛使用量的35%。此外,在电子电器领域,如精密仪器和绝缘部件中,也有大量应用。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对共聚聚甲醛的需求量巨大。每年约需80万吨,但国内生产能力仅为49万吨,这使得中国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共聚聚甲醛,而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及台湾地区。然而,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向中国倾销此类产品,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据商务部的调查数据,这些地区的倾销幅度普遍超过30%,不仅对中国市场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2023年,由于这些倾销行为,中国本土的共聚聚甲醛企业面临严重损失,产能下降了大约70%,许多工厂不得不裁员或甚至倒闭。这也是中国决定针对这些不公正行为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最终,商务部裁定美国泰科纳聚合物公司等几家公司要加征74.9%的反倾销税,而欧盟、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相关公司也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反倾销税。
虽然这次反倾销措施与当前的中美关税谈判无关,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维护世界贸易秩序方面的决心。中国一方面坚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另一方面对于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会采取果断的回应措施。这一决策也凸显出,中国愿意与美国合作,但对于任何以不公平手段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必将采取措施进行反击。
目前,中美之间的90天关税暂停期正在进行,许多美国企业加紧了囤货,而中国港口的出货量也在增加。然而,美国依旧以芬太尼问题等为由,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试图通过关税来逼迫中国做出妥协。对此,中国不仅在稀土领域加强管控,防止稀土通过第三方转口流向美国,还表明了中国在合作的同时,决不会放弃通过“斗争寻求合作”的立场。
总体来说,中方对美方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完全是基于国际贸易规则的要求,旨在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而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对等关税”和通过芬太尼问题向中国施压的做法,则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国的反制措施充分展示了其捍卫自身利益的能力与底气,也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美国能够放弃单边主义,早日回归合作共赢的轨道,为全球经济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