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过,陶家屯镇的田野化作连片“黄金海”。齐整的大豆植株挺立田间,饱满的豆荚鼓得仿佛能听见声响,大型收割机在田垄间划出一道道丰收弧线,不仅奏响秋日丰收“交响曲”,更描绘着“科技赋能+安全护航”的秋收新图景。

走进吉林省百利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豆示范田,轰鸣的收割机正“吞”下齐腰高的豆株,收割、脱粒、清选一气呵成,金黄豆粒顺着输送带涌入运粮车,车斗里很快堆起“金山”。“今年种了200公顷大豆,其中80公顷是试验育种的‘宝贝田’。”公司生产部技术经理杨航指着田埂边的品种标牌介绍,“从高蛋白、高油品种到试种的蛋脂双高新品,均是由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有了好种子,再配上标准化种植指导,今年每公顷能收七八千斤,比去年增产两三千斤。”

为让“良种”适配“良法”,百利民公司早早织密“技术保障网”。春耕时,农技员蹲点田间指导播种密度与水肥管理;生长期,分片包干排查病虫害,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用药;秋收前,又围绕大豆成熟度、收割时机开展专项培训。“以前种大豆靠老经验,现在跟着技术员干,啥时浇水、啥时施肥都有准头。”种植户们笑着说,标准化管理不仅让豆粒更饱满、减少浪费,连豆秆都长得均匀整齐。
大豆秸秆也变废为宝:收割机收完大豆,豆秆可直接粉碎还田,既肥沃了土壤,又为明年春耕攒足“生态底气”;也能将秸秆压实成捆,等待收购商上门。“往年愁秸秆处理,现在要么肥田要么卖钱,一亩地还能多赚几十块!”农户们算起“生态账”直呼划算。

丰收既要“提速”,更要“守牢安全线”。目前,陶家屯镇9342公顷粮食田已完成80%秋收进度。为守住“颗粒归仓”底线,镇里提前给农机“体检”,组织专业人员对全镇农机开展“地毯式”检修,杜绝“带病作业”;还分层举办农机手培训班,把“无证驾驶、违规载人、疲劳作业”三大红线讲得清清楚楚。“农机手都签了安全承诺书,作业时全程戴安全帽,晚上还会在群里提醒别熬夜干活。”副镇长孙阳说,从田间到粮仓,每一环都拧紧“安全螺丝”,才能让丰收的喜悦稳稳落袋。
从选好一粒种、管好一块田,到收好一季粮,陶家屯镇把大豆秋收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如今,运粮车一趟趟往家拉豆子,农户们脸上满是笑容,这金黄的大豆,不仅装满了粮囤,更撑起了大家的好日子!
来源:公主岭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