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关税加征计划,引发全球股市波动
2023年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14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具体措施包括:对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突尼斯的关税将增至25%;对波黑和南非则提高至30%;印度尼西亚将面临32%的关税;孟加拉和塞尔维亚的加征幅度为35%;柬埔寨和泰国的关税增加至36%;而老挝和缅甸的关税将升至40%。
面对特朗普关于“对等关税”延长暂缓期的问题,舆论纷纷发表看法。那么,如何理解这一举措背后的意义呢?根据闲闲财经的分析,股市的反应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在特朗普宣布这一消息后的7月7日,美国股市出现明显下跌。当天,道琼斯指数下跌了0.94%,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0.92%,而标普500指数则跌幅为0.79%。这一切与7月8日亚洲市场的反弹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主要股指普遍上涨。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此举表面上看似向14个国家发出了最后通牒,实际上却反映了美国在这场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权逐渐减弱。根据此前特朗普所设定的90天暂缓期,7月8日本应是最后期限,意味着7月9日全球多数国家可能就会面临所谓的“对等关税”。然而,特朗普决定延长这一暂缓期,显然是希望能够与这些国家进一步推动谈判进程,达成协议。
例如,泰国财政部长公开表示,希望能够在8月1日关税正式生效之前与特朗普政府展开谈判。而韩国也发布了类似的声明,表达了与美国商讨解决方案的愿望。
特朗普曾多次表示没有必要延期,但在关键时刻依旧选择了延期,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的一贯谈判策略。此前,他之所以坚持不延期,正是为了迫使各国尽快与美国展开谈判。而从贸易谈判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国家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显得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美国的关税施压往往能够令这些国家屈服。
然而,在经历了第一轮的强势施压后,多国未能与美国达成协议,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延长暂缓期。正如俗话所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延长暂缓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关税谈判的紧迫感。从这一角度来看,即使到了8月1日,美国与这14个国家的关税谈判恐怕也未必能够圆满结束。
在这些谈判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日本与印度的态度。日本在谈判中的积极性不高,而印度则表现出了更为强硬的立场。然而,迄今为止,能够真正反击美国关税的国家,似乎只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国与大多数国家的谈判能够顺利完成,那么那些不愿妥协的国家可能会面临直接加征关税的后果。这些国家是否会反制,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8月将是关键时刻,全球经济走势或受影响
8月1日的时间点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关税问题如果一拖再拖,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美联储方面。如果“对等关税”无法如期实施,美联储将面临是否继续降息的两难局面,这使得特朗普在这一问题上显得尤为焦虑。
特朗普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自2023年2月以来的一些关税政策,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显著冲击。这些措施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还让本来就处于复苏拐点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推迟。要想完全消除关税战带来的影响,全球经济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
对于未来的全球贸易形势,闲闲财经也提出了警示。特朗普可能会在2025年继续加征关税,特别是在2025年第一轮加税未能得到有效反制的情况下。全球各国需要清楚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一时之举,而可能会持续多年,直到加税难度达到极限。
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自2018年开始,到了2025年才达到“关税顶点”。然而,许多国家与美国的关税斗争距离“顶点”可能仍然很远。这意味着,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某些国家的反制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酝酿。因此,当前的局势对美国来说或许是有利的,但从长远来看,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对美国不利。
现阶段,多边贸易体制依然相对薄弱,大多数国家还不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做出反制。但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断加大压力,全球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局面。也许在未来某一天,世界各国会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对美国展开全面的关税反制,届时,全球经济秩序可能会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