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或许特朗普认为世界过于安宁,便在北京时间9日亲自向八国领导人发出信函,内容基本相同——告知他们即将加征关税,并要求各国做好应对准备。而其中一封发往巴西的信函却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在信中,特朗普宣布将对巴西的商品征收50%的关税,这一举措彻底激怒了巴西总统卢拉,他强硬回应称将采取报复措施。那么,特朗普为何对巴西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而卢拉是否会迎难而上,和特朗普展开一场硬碰硬的对抗?
●—? 巴西非同寻常 ?—●
美国此次对巴西加征关税的举动显然没有充分的理由。毕竟,巴西与美国同处美洲大陆,关系历来较为密切。巴西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包括大量水果在内的多种物资都依赖从巴西进口。贸易数据显示,美国在与巴西的双边贸易中持续处于顺差地位,且这一局面似乎对美国并无不利影响。那么,既然美国已经从巴西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特朗普为何还要对巴西施加压力呢?
仅去年,美国从巴西的贸易顺差就高达68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净赚了68亿美元。然而,这个收益显然无法满足特朗普的财政需求。在美国当前巨额财政赤字的背景下,单靠与巴西的贸易顺差显然不足以填补财务漏洞。因此,特朗普采取了全球性关税政策,不再区分顺差和逆差国家,而是将所有目标都放在了自己认为可以施压的国家上。
此外,特朗普深知巴西在美国经济链条中的重要性,这样的行为背后还有深层的政治目的。作为商界出身的政治人物,特朗普一向采取快速、直接的策略,意图通过经济手段干预巴西内政。实际上,巴西此前曾经历过一次未遂政变,前总统博尔索纳罗试图推翻现任总统卢拉,甚至企图谋害他。博尔索纳罗被称为“巴西特朗普”,他在巴西拥有强大的支持者。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这种施压策略来支持博尔索纳罗的支持者,甚至为他争取某种程度的“营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巴西作为拉美大国,在综合国力上虽然无法与美国匹敌,但也绝非轻易可被动摇的对象。两国的对抗,注定不会是儿戏。更何况,特朗普深知,战争如今已不再是解决问题的首选途径,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远远超过可能的收益。
既然特朗普决心对巴西加征50%的关税,卢拉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在当前局势下,巴西由卢拉执政,而前总统博尔索纳罗未能成功重返政权,这显示出卢拉在国内拥有广泛的支持基础。那么,面对特朗普的压力,巴西能否有效反击?卢拉的底气又来自哪里?
●—? 卢拉的回应 ?—●
卢拉的政治生涯堪称传奇。他来自贫困家庭,小时候未完成小学学业便开始打工,亲身经历了社会底层的艰辛。这段经历让他深知普通百姓的疾苦,并因此在巴西社会各阶层建立了深厚的支持基础。
卢拉的政治生涯起步于工会运动,逐步成为巴西劳工党的领导人,始终代表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正是这种背景,使他敢于在面对特朗普的强硬施压时作出回击。卢拉之所以敢于直面挑战,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巴西在国际上的合作早已多元化。近年来,巴西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中国制造的商品不仅质优价廉,而且供应稳定,这对巴西而言无疑是一大优势。相比之下,美国产品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原材料多数依赖进口自中国。尽管巴西在国土面积和人口上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在经济和军事上尚无法与美国抗衡。然而,巴西近年来正在加速产业转型,许多美国能够提供的技术,中国同样具备。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技术支持方面更具灵活性,能够派遣工程师直接到现场提供帮助,这一点是美国所无法比拟的。美国自身的优越感也让巴西感到不适。卢拉敢于与特朗普直接对抗,正是基于巴西已经找到了新的战略伙伴。每个主权国家都不希望外部势力插手自己的内政,而特朗普的行为无疑揭开了巴西与美国之间的“遮羞布”,这让卢拉无法接受。
●—? 特朗普的意图 ?—●
目前,特朗普频繁向各国领导人发出警告信函,然而除了这些信件外,他似乎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实际行动。特朗普显然将解决国内问题作为当务之急,他不断发出关税威胁,表明之前的关税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政策真的如他所愿,那么也无需如此频繁地发出警告信。
特朗普的态度十分明确:他不关心其他国家是否接受这些威胁,只是单纯地发出通知,并表示如果有必要再进行谈判,如果没有必要则按照他的要求执行。而在必要时,他随时准备进行后续调整。
巴西作为南美最大经济体,资源丰富,特朗普显然清楚这一点。无论是渔业、农业出口还是矿产资源,巴西都占据重要地位。卢拉对此深知,巴西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巴西则是资源输出大国,双方天然互补。中国不仅能提供所需的技术和资金,还秉持和平发展理念,外交立场与巴西高度契合。在卢拉看来,特朗普的威胁不过是空洞的口号,根本不值得关注。
回顾特朗普的历史行为,他并不擅长进行长期博弈。只要对方态度坚决,他通常会选择退让。中美贸易战期间的许多表现正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例证。特朗普惯于选择软弱的目标下手,而对于强硬的回应,往往退而求其次。
●—? 结语 ?—●
如果特朗普的信件仅仅是虚张声势,那么被点名的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单打独斗是难以抵挡美国的压力的,但如果各国团结一致,完全有能力捍卫自身的利益。希望相关国家能够尽快达成共识,协同应对,共同维护本国的权益。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