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给出的最后期限,眼看就要到了,加拿大方面和美国的贸易协议,却还遥遥无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方面也着急了,日前加拿大各省省长就联合上书卡尼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
安大略省省长福特表示,如果加美无法达成公平的协议,加方应保留向美国各州征收电力附加税的权力;
新斯科舍省省长蒂姆·休斯顿则认为,加方不应执着于特朗普给出的时间期限,无论用了多长时间,只要能达成对加拿大有利的协议就行。
(加拿大总理卡尼)
虽然各省主张各有不同,但是大家的统一观点,都是不能再依赖美国了。同时,地方政府的联合上书中,还强调了最关键的一点,即现在的处境让加方不得不与中国展开合作,敦促卡尼政府尽快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并取消对中国的关税。
提到这一点的,是该国菜籽生产大省萨斯喀彻温省省长莫伊,其认为加方若要实现贸易多元化,就必须调整对华态度,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他表示,中国不仅是国际社会最大的市场,还是该省第二大的贸易伙伴。
此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也强调,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的对华政策并不关心,更何况他更不会给加拿大比中国更好的待遇。
基于此,联邦政府必须重新审视加拿大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避免让加拿大夹在中美这两个大经济体之间。
加地方官员提到的对华关税,其实是上届政府特鲁多在去年提出的,当时其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以及铝产品,加征不同比例的关税,并于10月起分阶段实施。
特鲁多政府当时的核心动机是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竞争。当时正值美国大选,特朗普政府为实现制造业回流,对加钢铝产品加征了50%的关税,还施压加方同步对华采取限制措施。
为换取美国对加拿大的关税豁免,特鲁多随即跟上美方步伐,然而结果表明,特鲁多的这种“政治献媚”,完全忽视了加拿大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其电动汽车产业尚未形成自主供应链,80%的电池组件需从中国进口。
中方对加拿大农产品的反制,也直击其经济命脉,上面提到的萨斯喀彻温省油菜籽,原本对华出口占了其总产量的30%,在中方关税措施下,该省农民损失超过15亿加元;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鲜产业同样惨烈,对华出口占其龙虾产量的四成,中方加征25%的关税,将导致该省渔业收入锐减8000万加元。
更让他们着急的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迅速填补了加拿大留下的市场空缺,若是还不采取行动进行弥补,中国市场可能很难再有加拿大的一席之地了。眼看损失越来越大,加地方官员才坐不住了。
至于总理卡尼这边,在竞选总理的时候他曾直言称中国就是加拿大最大的威胁。但是上台后现实状况让其不得不妥协,上个月其与中方就贸易争端进行会谈,会后就表态称重启与中方的对话至关重要。
站在加方的角度来讲,缓解与中国的关系,现阶段确实是迫切的。
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占了总出口的68%,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二的商品都得靠美国市场消化。这种近乎“单腿走路”的深度依赖,在眼下的美加关税战里,正给加方带来致命的风险。如果双方谈不拢,美国将从8月1日起就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的关税,甚至还放话要对汽车、钢铁这些关键产业加征更高的税。一旦加税,当地福特、通用等工厂的订单必定要减少;艾伯塔省的能源业更惨,该省九成的石油都输往美国,要是关税加码,油价成本飙升,当地的石油公司已经在计划裁员,预估会影响超过5万个家庭的收入。
也正是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损失,各省省长们才彻底醒悟:光靠对美国反制根本没用,必须赶紧拓展对华贸易,慢慢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特鲁多和特朗普)
更麻烦的是,因为上届政府跟着美国跑,加拿大现在已经掉进了“双重贸易战”的坑里。一边要扛美国加税的冲击,另一边又因为跟着美国对中国的电动汽车、钢铝产品加税,招来了中国的反击。这种时候,改善对华关系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既能在中美之间搭个“缓冲带”,不用非得选边站,又能拿着和中国的合作当筹码,回头跟美国谈判时也硬气点。可要是还像现在这样僵着,各省经济就真要被中美两头夹攻,变成“内外交困”的死局了。
总之,加拿大十省省长这次联合上书,标志着他们国家的经济战略要从“一门心思靠美国”转向“多找朋友搞平衡”了,这在历史上都是头一回。现在美加关税战打得凶,中国的反制也没停,这种双重压力下,省长们的行动既是为了保住眼下大家的饭碗,也是为了给未来谋条出路。
要是加拿大能抓住这个机会,多跟中国搞点地方合作,不光能把眼前的经济危机化解了,说不定还能在中美这两大经济体之间走出一条“不选边、只赚钱”的第三条路来。到那时候,加拿大既能保住对美贸易的基本盘,又能打开中国这个大市场,老百姓的日子才能真正稳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