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结束访华行程不到72小时,便在特朗普的苏格兰高尔夫球场上演了“屈膝外交”。当特朗普高声宣布“15%关税、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三项条款时,冯德莱恩双手紧贴膝盖端坐,仅以一句“这是笔好交易”回应。这份被德国《商报》直斥为“欧洲屈服的高昂代价”的协议,揭开了跨大西洋关系最赤裸的现实:昔日盟友已成主仆,公平贸易沦为笑谈。
表面上15%的统一关税看似低于此前美国威胁的30%,实则暗藏致命设计。协议规定“适用税率取最惠国税率或15%中的较高者”,这意味着欧盟对美国出口需永久承受15%关税。即便德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但美国农产品、医疗设备等优势产品长驱直入,彻底冲垮欧洲市场防线。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测算,仅此一项将使德国GDP直接蒸发65亿欧元,欧盟整体经济缩水0.1%。
7500亿美元的美国油气采购承诺,相当于欧盟每年自俄能源进口额的3倍。更荒诞的是,当冯德莱恩辩解“这是为摆脱对俄依赖”时,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正因能源成本飙升宣布关闭路德维希港工厂。协议强制捆绑的LNG长协价比市场价溢价40%,直接导致欧洲工业电价突破每兆瓦时200欧元,制造业竞争力彻底崩盘。
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实为“强制输血”。美国要求资金定向投入半导体、军工等战略产业,且90%利润归美企所有——恰如同期美日协议中5500亿美元投资的翻版。这意味着欧盟不仅失去贸易盈余,更将未来产业主导权拱手相让。法国反对党领袖勒庞怒斥:“这不是贸易,是系统性掠夺!”
协议签字墨迹未干,欧盟内部已刀剑相向。德国总理默茨声称“保全了汽车业核心利益”,却激怒法国农民集体封锁巴黎环城公路,因为零关税涌入的美国牛肉每公斤成本仅6欧元,还享受激素喂养的“合法倾销权”。这种撕裂植根于欧盟对美贸易的畸形依赖。2024年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逆差高达2360亿美元,德国靠奔驰宝马赚取的顺差,远不足以填补法国农产品、意大利奢侈品遭遇关税打击的窟窿。
特朗普政府精准利用这一软肋,在谈判前闪电分化,先与英国单独达成汽车关税豁免,再默许东欧国家保留钢铁配额。当27国各自为战时,冯德莱恩的谈判底线从“力争10%关税”溃退至“15%已是最好结果”。
耐人寻味的是,冯德莱恩访华期间曾试图将“中欧气候合作”包装成对美筹码。但中方仅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声明,对稀土出口管制、电动车关税等核心议题寸步未让。这种冷静源于对欧盟本质的清醒认知:当冯德莱恩家族成员全体持有美国护照,当欧盟防务命脉握在北约手中,所谓“战略自主”不过是自欺欺人。
更深层的博弈在于能源霸权易主。7500亿美元油气大单不仅绞杀俄欧能源纽带,更重创沙特等传统供应国。美国页岩油厂商借机锁定十年订单,将全球能源定价权牢牢攥入掌心。至此,欧盟彻底沦为美国地缘战略的附庸,既没有俄罗斯廉价能源托底,又没有中国市场反制筹码。
这份用几万亿美元代价换来的“休战书”,终将证明一个真理:向霸权屈膝不会获得尊重,只会加速沦为菜单上的鱼肉。而大洋彼岸的中国,正以稀土管制与科技突围证明:唯有手握筹码者,方能赢得真正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