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新闻网的报道,台湾省行政部门副职郑丽君于8月3日清晨从美国返回台湾。她表示,台湾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还将继续进行,并且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税率。
根据台湾方面7月31日的透露,台美之间的关税问题已经完成了技术性磋商,且正讨论关于联合声明的内容。然而,白宫在其官网发布的各经济体关税列表中显示,台湾的关税税率为20%,但并未见到联合声明的具体内容。
在8月1日,台湾副领导人赖清德通过脸书和记者会宣布,台湾与美国的关税从4月初的32%已经下降至20%,这被他视作是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最终总结会议尚未召开,他提到20%的关税税率是“暂时性关税”,并且一旦后续达成协议,税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然而,赖清德的这一说法显得有些过于乐观,实际上,他的政治局势并不如意,处处碰壁。可以说,赖清德在内外困境中,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他亲自推动的大规模罢免行动在第一阶段以0:25的比例彻底失败,第二阶段的罢免与公投也在蓝营的主场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另一方面,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特朗普政府甚至不批准赖清德在访问中美洲时过境美国,且有可能将美台防务谈判降级。这一举动引发了台美两地观察家的担忧,他们认为这些举措可能意味着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熟悉美台关税谈判的人士表示,他们担心这一转变将对台美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两名岛内官员和一名美国官员透露,台美谈判团队已在7月8日达成了一些关于市场准入等核心议题的基本协议,并希望在短时间内宣布协议结果。然而,其中一位消息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为何拖延推进协议,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中可能与中国大陆的贸易谈判密切相关。”
试想,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中,台湾的竞争对手——日本、韩国的美国关税税率分别为15%,新加坡甚至低至10%。与此相比,台湾的20%税率显得十分不利,这无疑会削弱台湾经济的竞争力。消息一出,台湾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机械等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担忧,担心这种不利的税率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产业竞争力。
在美国公布20%的对台关税税率后,岛内智库经济研究院院长连贤明对当前关税谈判局势进行了评论,他认为,最糟糕的情况并非税率高于日本和韩国,而是台湾在贸易谈判中未能达成有效协议,导致立法机构质疑或拒绝协议的情况。连贤明进一步表示,如果贸易协议在岛内遭到拒绝,这将使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巨大的面子问题,也可能对台美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连贤明的话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出,要想实现日韩等国家的15%关税税率,台湾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些国家已经同美国达成协议,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商品(如天然气、农产品、飞机等)和大规模投资来换取较低的税率。连贤明举例称,韩国在贸易协议中承诺了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并且这些投资项目由美国政府指定。如果台湾想要获得类似的税率,那么也必须在对美采购和投资上做出巨大的承诺,这必然会引发岛内政党之间的激烈争论。
在谈及台美贸易协议时,连贤明认为,如果不慎处理,台湾可能会面临由于立法机构拒绝协议而导致贸易协议无效的风险,这将对美方和台方的合作造成严重影响。他强调:“如果台湾在这方面做得不好,最终可能使台美之间的合作面临巨大障碍。”
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连贤明的背景。连贤明现为岛内经济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经济政策研究与智库管理工作。他曾担任岛内行政部门经济顾问和高校经济系教授,专注于两岸经贸、产业转型等领域的研究。他的学术背景涵盖国际经济学及计量模型分析,主导了多项台湾重大经济课题研究,并多次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平台的经济对话。因此,连贤明在台湾经济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虽然他曾在一些问题上提出较为温和的观点,但对于美台贸易谈判的复杂性,他显然有着深刻的理解。
回到当前的关税谈判,连贤明指出,台湾目前的20%对等关税税率仍处于谈判过程中,具体的对美采购、投资及关税减免等细节尚未确定。因此,尽管台美关税谈判有了初步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台美的关税谈判仍在进行之中,台湾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税率高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在于如何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利益,避免内部政争干扰协议的顺利推进。如果台方未能达成理想的协议,可能会在未来对台湾的经济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