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中午,一则消息让全球贸易界短暂松了一口气:中美双方正式宣布将24%的互征关税暂缓期延长90天,避免了贸易战火重燃。
然而,市场还未消化完这则利好,中国商务部在同一天内连续发布三份公告,矛头直指加拿大——对油菜籽征收75.8%保证金、对卤化丁基橡胶加征最高40.5%反倾销税,并启动豌豆淀粉反倾销调查。这三记精准打击,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贸易风暴,将渥太华推向了风口浪尖。

第一拳:直击农业命脉,油菜籽遭遇“窒息式”打击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每年约40%的产量销往中国,年出口额高达34.7亿美元。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自8月14日起征收75.8%的临时保证金。
这一税率意味着加拿大油菜籽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骤增,几乎等同于“关闭大门”。消息一出,国际市场油菜籽期货价格暴跌7%,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紧急发声,称此举将冲击20万从业者的生计。
调查数据显示,加拿大政府对油菜籽产业提供了大量补贴,导致其出口价格长期低于正常价值。2023年,加拿大对华油菜籽出口量暴增170%,但价格持续走低,直接挤压了中国本土种植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此次行动,既是依法反制不正当竞争,也是对加拿大长期依赖单一出口市场的精准“点穴”。

第二拳:工业领域补刀,特种橡胶贸易链断裂
紧随油菜籽之后,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加拿大和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加拿大企业首当其冲:阿朗新科加拿大公司被课以26.2%的保证金,其他加拿大企业税率高达40.5%。
这种特种橡胶是汽车轮胎气密层、医用瓶塞的核心材料,中国年进口需求巨大。高额税率迫使加拿大企业要么降价消化成本,要么退出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因进口量占比不足3%被排除在调查之外,而日本企业税率仅为15%-20%。这种差异化处理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的反制并非无差别攻击,而是针对存在倾销事实的特定对象。

第三拳:锁定未来市场,豌豆淀粉产业遭“狙击”
第三项措施直指加拿大新兴的豌豆淀粉产业,商务部宣布即日起启动反倾销调查,调查期追溯至2021年1月1日。
豌豆淀粉是食品加工、医药辅料的重要原料,加拿大近年正大力推动该产业出口,尽管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立案本身已重创投资者信心,加拿大贸易商坦言:“中国瞄准的是我们未来的增长点,这一招比前两拳更令人窒息。”

为何是加拿大?贸易博弈中的“敲山震虎”
在中美缓和之际对加拿大出手,绝非偶然。回溯近年中加关系,加拿大的一系列操作堪称“迷惑行为”:
经济上:2024年,加拿大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对钢铁铝产品征收25%附加税,甚至单方面宣称“中国存在不公平补贴”;
政治上:配合美国扣押华为高管,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战略上:面对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时选择隐忍,却将矛盾转嫁中国,被媒体讽刺为“挨了美国的打,找中国撒气”。

中国此次反制,本质上是以规则对规则的“非对称博弈”:
法律依据扎实:三份公告均援引《反倾销条例》和WTO规则,详细列明调查方法、数据范围和申诉渠道,加拿大难以从程序上反驳;
目标精准可控:打击领域集中于农业和工业原材料,避免全面贸易战,保留回旋余地;
战略威慑溢出:加拿大是美国“五眼联盟”核心成员,对其制裁既警示其他盟友(如澳大利亚、英国),也向美国展示中国在贸易链关键节点的反制能力。

大国博弈的镜鉴:小国的战略困境
加拿大的遭遇揭示了美国盟友体系的深层矛盾。当特朗普政府出于利益考量与中国休战时,加拿大单方面对抗中国的立场瞬间孤立无援。渥太华幻想通过对华示强向美国表忠心,却忽视了自身经济命脉握于他人之手——中国不仅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买家,还掌握其钾肥、锂矿等战略资源的出口命脉。
历史早已证明,20世纪30年代各国竞相筑起贸易壁垒,最终将世界拖入大萧条。今天,加拿大面临的困境如同一面镜子:任何国家若甘当霸权棋子,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代价。

规则与实力的双重较量
中国的三记重拳,既是贸易自卫,也是规则重塑的宣言。当商务部在公告中强调“调查基于国内产业申请,符合法定程序”时,实则揭露了某些国家“贼喊捉贼”的双标行径——一边指责他国补贴,一边对本国农业提供巨额扶持。
这场风暴远未结束。若加拿大调整政策,中加经贸仍有回旋空间;若继续充当“代理人”,中国手中还有更多底牌:从航空航天设备到钾肥出口,每张牌都可能让渥太华付出更惨痛的代价。贸易战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比谁更狠,而是比谁更准、更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