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本以为自己以稀土问题为借口,威胁对中国再征收高达200%的关税,能够给对方施压、制造谈判优势,却在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面前遭遇了迎头而来的法律回击。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直接认定“大部分关税措施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意味着政府在没有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难以以单方面行动来推行覆盖面广的经济政策。这一裁定不仅让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显得徒劳无功,也暴露出美国两党之间的博弈已经逼近临界点——民主党开始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更坚定的制衡步骤,可能会让对特朗普的约束能力逐步变得微弱甚至失效。
面对法院的强力警示,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多条推文,强烈抨击裁判判决“荒谬至极”,并一再强调关税是保护美国经济、维护产业链稳定的必要工具。可讽刺的是,连他长期的铁杆支持者——例如美国大豆协会等行业团体,也公开呼吁取消或重新评估对华关税,显示这项政策在民众层面的认可度正在下降,已经不再具备压倒性的民意支撑。更关键的是,这一裁定给欧盟、日本、韩国等贸易伙伴提供了新的拖延谈判的切入口——他们此前因特朗普单方面对钢铝、半导体等领域征税而陷入谈判僵局,如今则可以以“美国政策违法”为由,继续观望甚至推迟达成新的贸易协定。若最高法院不对这一裁定做出推翻,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会逐渐从“实质性打击”走向“名存实亡的象征性行动”。
尽管美国最高法院在近年的案件中以保守派为主导,但若他们强行推翻联邦巡回法院的判决,将直接冲击自己长久坚持的一条核心原则:行政机构在没有国会明示授权的情况下,不得擅自推行涉及重大经济政策的举措。拜登政府时期,一些政策如减免学生贷款、强制疫苗令等,之所以被法院否决,正是基于这一权力边界的考量。如果最高法院为了政治目的而破例改变这一原则,不仅会削弱自身的权威,也极有可能引发司法体系与行政部门之间更广泛的对抗和紧张对立。
对民主党而言,这次法院的裁定,恰恰成为遏制特朗普及其集团策略的关键抓手。在最近一轮的棋局中,特朗普在加州引发的示威骚乱事件后,试图动员国民警卫队控制局势,并在洛杉矶一带部署执行任务的举动,已被民主党视为试探执法边界的信号。更有甚者,继明尼苏达州枪击案之后,特朗普又提出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以应对国内示威和社会动荡,这在民主党看来无疑是在为推翻选举结果制造条件。在这种情势下,通过司法程序来遏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成为民主党为数不多、相对可行的制衡手段之一——如果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无法削弱其影响力,美国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宪政危机与治理困境。
这场围绕关税的问题所引发的司法较量,早已超越纯粹的经济政策之争,演变成为两党之间对国家权力边界的一场高度敏感、充满不确定性的权力博弈。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与民主党的司法反击,像两股强力互击的力量在美国政治天空中不断碰撞,正把美国推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个充满变数、需要谨慎权衡与深思熟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