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2日中美达成协议,互降关税后,全球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到了5月13日,日本明确表示欢迎这一协议。而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日籍教授中野晃一对台湾“风传媒”网站表示,他相信日本政府正在仔细研究这项中美互降关税的协议,并认为这显示出美国在某种程度上的“示弱”。他进一步分析,接下来日本可能更加不愿为了尽早达成协议而向美国低头。
根据台湾“风传媒”网站的报道,5月13日,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在谈到这份中美联合声明时说道:“我们会充分考虑这项协议的影响,并结合日本未来谈判中的经验,采取适当的措施。”换句话说,这意味着日本可能会从中国在这次贸易战中的经验中汲取教训,进而调整自身的谈判策略。
实际上,这次中美达成协议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协议的内容,而是协议达成的背后所反映的局势。当美国决定对中国保持“10%的基本关税”,并给予90天的谈判缓冲期时,同时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维持了对美同样的关税。这一结果让其他国家深刻认识到:与特朗普这样的谈判者过早的低头、退让并没有实际好处,反而是中方的“以牙还牙”式反击才是更有效的应对方式。日本从中美关税谈判中学到的,可能正是这一点。
目前在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日本学者中野晃一表示,在看到中美达成的联合声明后,日本对与美国在经贸方面的进一步让步显得更加犹豫。他认为,日本政府正在仔细研究中美协议的细节,尤其是在过去一个多月的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反制措施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根据最初的分析,尽早向特朗普做出让步的结果往往不太乐观。美国在这类商业谈判中的策略,往往是通过“胆小鬼”游戏来诱使其他国家提前与美国谈判,认为先谈就能占便宜,但结果往往是陷入特朗普的“陷阱”,最终只能任其“吸血式”地敲诈。
特朗普最初的意图是希望日本能够成为“实验品”,尽早达成协议,为其他国家树立样板。然而,美日的谈判进展缓慢,最终“实验品”变成了英国。英美之间的贸易协议显然对英国不太有利,英国在关税问题上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并被迫购买美国的波音飞机。而对于英美协议中涉及的汽车关税问题,特朗普甚至直接表示“下不为例”,这一点对日本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日本的汽车产业高度依赖出口。看着英国的协议,其他国家在与美国谈判时恐怕会更加谨慎。随着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反制美国的声音开始在其他国家中出现,甚至印度也传出可能加征关税并进行贸易反制的消息。
既然日本正在分析中美贸易协议,是否也可能寻求对美反制呢?这似乎并不太可能。首先,中国之所以能够对美国进行反制,部分原因是因为其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实力,而日本在安全和防务方面深深依赖美国,因此难以在此问题上与美国硬碰硬。其次,中野晃一表示,从上世纪开始,日本就与美国展开了多次贸易谈判,在这方面,日本比其他国家更熟悉如何与美国打交道。日本的谈判策略通常是争取时间、做出一些微小而不影响核心利益的让步,给予美国“面子”,避免直接冲突。他认为,尽管日本会详细研究中美的博弈过程,但在与美国的交锋中,日本会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对抗。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的日本绝不会急于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