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陶青介绍,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工信部联合财政部支持了12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全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省级的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了专精特新发展评价,不断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工信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工商联,连续4年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陶青表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支撑。工信部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今年,工信部联合16个部门,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并结合“联合国中小微企业日”,在6月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聚焦中小企业急难愁盼,推动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企业。
今年的“中小企业服务月”有四个特点:一是参与主体多。各相关部门、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及超过1800家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参与活动,形成强大合力。二是服务方式多样。充分发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服务深度和广度,目前已累计汇集2.6亿条招投标信息,“找市场”板块访问量超过2300万次。三是服务内容丰富。围绕引才育才、融资促进等8个领域,列出42项服务内容清单,推动各地主管部门和服务机构开展大量针对性公益服务。四是服务成效好。上半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过360万家,培训人才近40万人,达成融资意向超过510亿元,促成交易订单金额近82亿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86亿元。
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政策、人才、资金、市场、创新、合规等方面,持续强化公益性服务,不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研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联合税务总局开展“春雨润苗”行动,推进税费政策便捷惠及小微企业。在人才上,办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联合全国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组织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资金上,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在创新方面,深入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进入大企业供应链。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强化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通过汇聚服务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