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业绩困局与人才流失,外临费率改革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值此高层换届的关键节点,这家老牌基金能否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推进管理变革,从困局中突围开辟新增长曲线,已然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2025年5月13日,根据财联社等多方媒体报道,原招商基金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基金经理马龙已完成跳槽,正式加盟天弘基金。这位在固收投资领域战绩斐然的老将,待合规静默期结束后,将继续在天弘基金的从事基金管理工作,为这家互联网基因浓厚的基金公司注入成熟的管理经验。
马龙,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以近16年债券投研硬实力与超11年公募基金管理实战履历为业内所熟知。2009年7月,马龙以泰达宏利基金研究员的身份开启职业生涯,专注于宏观经济、债券及股票市场策略研究。2012年11月加入招商基金后,马龙逐步成长为固收领域少有的“大满贯得主”,横扫金牛奖(中国证券报)、金基金奖(上海证券报)、明星基金奖(证券时报)等权威奖项。
注:以上人物系天弘基金基金经理马龙
这样一位手握耀眼战绩、任职超十载的基金经理,本应是各大基金公司严防死守的“非卖品”。然而,招商基金4月1日的一纸公告却宣告马龙卸任招商安心收益C基金经理,暂别基金管理的舞台。
当招商基金用“整体投研团队规划、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产品管理实际需求”这类官方措辞解释这场人事变动时,市场早有暗流涌动。如今,马龙转投天弘基金的传闻被证实,这无异于在招商基金的管理版图上撕开一道口子,给本就因人事震荡备受关注的这家基金公司,再蒙上一层阴影。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5月13日,招商基金近一年新聘26位基金经理,同时有8位基金经理黯然离场,数量均远超行业平均值。值得注意的是,这般大刀阔斧的人事洗牌下,离任的基金经理里有5位是在公司深耕超过5年的“老将”。而除了来自农银汇理基金的陈加荣外,公司近一年新聘人员均为首次担任公募基金经理的“新兵”,此前缺乏公开的公募产品管理经验。
表:招商基金基金经理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13日
表:招商基金近一年离任的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13日
与马龙离职后不到两个月便火速加盟天弘基金形成鲜明对比,招商基金基金经理贾成东的离职之路充满波折。这位昔日管理规模超百亿的明星基金经理,在2024年9月28日通过朋友圈撕开行业隐秘一角——“提交离职报告已超半年”,甚至为脱身不得不“交了钱”。这场离职拉锯战,将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人才困局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2024年的银行系基金圈限薪乃至退薪的传闻甚嚣尘上,即便在行业内占据一定地位的招商基金也无法独善其身。贾成东等基金经理的离职,既照出其体制内人事制度的僵化枷锁,也折射出薪酬改革下核心人才与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锋。这场持续数月的离职风波最终在2024年12月迎来结局,贾成东转投申万菱信基金,并在今年3月升任副总经理。
数据来源:申万菱信基金官网
总经理徐勇三年跨界治企未果
在经历薪酬改革导致的投研人员更迭的同时,招商基金还即将迎来总经理层面的高管变动,不仅内部管理架构面临重塑,公司的战略方向或也将迎来重大转向。公司现任总经理徐勇任期将满,即将离任,其继任者或为招银理财现任总裁钟文岳。
徐勇,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其履历横跨多个领域,从钢铁运输实业,到市政府办公厅中枢,再纵身跃入险资江湖。2009年以来,徐勇在太平洋人寿、太保安联、长江养老等机构辗转腾挪,曾担任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要职。2022年6月,其空降招商基金,跨界管理三年却并未给招商基金带来业绩上的突破。
注:以上人物系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
招商银行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和2024年,招商基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94亿元、53.0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53亿元和16.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9%和5.87%,原地踏步多年甚至隐隐后退。在行业规模整体扩张的浪潮里,公司在徐勇任期内的管理规模也未能实现很好的增长。
根据Wind数据,截至到2022年二季度末,招商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7820.85亿元,其中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1937.49亿元。等时间来到2025年一季度末,招商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9242.31亿元,其中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3721.08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非货规模在两年九个月的时间里不增反降,在货币基金的“舒适区”里越陷越深,面临掉队风险。
图:招商基金历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
图:招商基金历年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
从产品收益表现来看,招商基金旗下股票型、混合型产品亏损占比高企。截至2025年5月13日,公司股票型产品有104只(A、C类合并统计),其中自成立以来亏损的产品39只,有25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20%;混合型基金同样不容乐观,93只产品(A、C类合并统计)里有25只产品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负,其中16只产品净值跌幅超过20%。
内有业绩困局与人才流失,外临费率改革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值此高层换届的关键节点,这家老牌基金能否以刀刃向内的魄力推进管理变革,从困局中突围开辟新增长曲线,已然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