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次位面作者:染血军神利瓦莱
▲印度空军米格-21Bison
2023年,印度空军的参谋长维韦克·乔杜里正式宣布,印度将在2025年前全面退役使用长达60余年的米格-21战斗机。近日,印度媒体透露了最终的时间安排:告别仪式定于9月19日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举行,届时,由第23中队(别名“黑豹”)驾驶的最后一批米格-21将最后一次飞翔于蓝天。
这一决定标志着印度军事航空历史上一个重要篇章的落幕,这款战机被印度飞行员们半开玩笑地称为“飞行棺材”,终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每一架印度战斗机的命运
米格-21于1963年首次加入印度空军服役,是印度引进的第一款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当年,这款来自苏联的尖端武器让印度军方颇为自豪,它代表着印度空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这款战机曾在1965年印巴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以及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等多场军事行动中表现突出。
然而,再辉煌的战绩也掩盖不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印度空军历史上共拥有过874架米格-21战机,其中已经坠毁的数量接近500架,坠机率直逼六成!这一数字背后是152名印度飞行员的宝贵生命。难怪印度媒体和飞行员们给它起了个不太友好的绰号——“飞行棺材”。
▲2000-2020年的坠机记录,几乎都是米格-21的身影
有趣的是,印度曾试图将这些事故归咎于苏联设计的问题,但根据印度国防部自己的统计,1966年至2012年间坠毁的482架米格-21战机,都发生在印度生产或维护的战机上。看来问题并不全在于飞机本身,更多在于印度的维护和操作上。正如一位印度退役飞行员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们的米格-21不是坠毁的,是被我们‘维修’坠毁的。”
关于米格-21的退役计划,印度空军可谓是“说了很多次再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俄罗斯自己的米格-21全面退役时,印度就开始考虑淘汰这款老旧战机。然而,由于印度国内飞机制造业发展缓慢以及采购新型战机的过程屡屡波折,这款“应该退役的战机”一次又一次地延期服役。
2019年?不行,再等等。
2021年?再飞两年吧。
2022年?还得往后推…
终于在2023年11月,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空军已经退役了一个米格-21“野牛”战斗机中队,承诺将在两年内完全淘汰这种老式战斗机。如今,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分手过程”似乎终于要画上句号。对于印度飞行员来说,这无疑是个值得庆祝的好消息。
尽管米格-21的退役有望降低印度空军的坠机率,但也给印度空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首先是战机数量的短缺问题。印度空军原计划维持42.5个飞行中队的规模,但目前实际只有约30个,远低于应对“两线威胁”(指巴基斯坦和中国)所需的兵力。
更令印度空军面临窘境的是,用来替代米格-21的国产“光辉”战机并不像其名字那样光彩夺目。这款战机从立项到服役用了30多年,耗资超过2500亿卢比(约217亿人民币),结果却是一款在关键技术上仍高度依赖进口的“国产”战机。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等核心部件基本靠“海淘”,让人不禁想问:“这到底是国产还是‘国际拼装’?”
至于引进的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虽然性能确实优秀(可以高效率拦截霹雳-15空空导弹),但数量实在太少,就像用一把伞想遮住整个院子一样不现实。印度现在计划为“阵风”换装国产阿斯特拉导弹,希望能增强其作战能力,但这个过程同样面临技术挑战。
俄罗斯的苏-30MKI和米格-29、法国的“幻影-2000”和“阵风”,国产的“光辉”,再加上即将退役的米格-21,这阵容可谓是相当国际化。这种“多国餐单”式的装备结构给印度空军的后勤保障和维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同国家的飞机需要不同的零部件、不同的维护程序和不同的训练系统,这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复杂性。有印度国防分析师指出:“我们的机械师需要掌握的技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空军机械师都要多。”
▲印度5.5代机,这个模型至少要继续展示10年
米格-21的全面退役,标志着印度空军正式告别一个时代。然而,印度空军的现代化道路仍然充满挑战。印度雄心勃勃的计划包括研发更先进的“光辉”Mk-2型和先进中型隐形战斗机(AMCA),以及继续引进外国先进战机。
但是,印度航空工业在复杂系统协调和先进技术掌握方面的短板,加上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