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这摊浑水是越来越热闹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放话要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消息一出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气得跳脚,直接骂这是“鼓励恐怖主义”;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插了一嘴,说哈马斯根本不想谈,还放话要“猎杀”哈马斯领导人。这一连串操作下来,本就混乱的巴以局势又添了把火,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先说说马克龙这步棋。当地时间7月24日,他宣布法国打算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事儿在国际上可不是小事——法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又是欧洲核心国家,它这一表态,很可能带动一大波欧洲国家跟着行动。
要知道,之前西班牙等三个欧洲国家已经先一步承认了巴勒斯坦国,现在法国跟上,欧盟内部对巴以问题的态度怕是要彻底转向了。
为啥马克龙要在这个时候递出橄榄枝?明眼人都能看出俩原因。一方面是巴以冲突闹得太不像话了。
马克龙(资料图)
过去一年多,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越来越狠,加沙卫生部门27日刚公布,因饥荒和营养不良死亡的人数已经到了133人,其中87个是孩子;更让人揪心的是,老百姓去领援助物资都可能送命,过去一天就有11人在领援助时死了,36人受伤。
这些惨状通过社交媒体传遍世界,西方媒体再想帮以色列“洗地”也没用了,欧洲老百姓骂以色列的声音越来越大,马克龙要是还硬挺以色列,国内舆论这关就过不去。
另一方面,马克龙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现在的民调跌到了20%,任命的总理连19%都不到,这在法国政坛算是相当难看的成绩。国内穆斯林选民对巴以问题很敏感,承认巴勒斯坦国,多少能拉点支持率,算是给自己捞点政治资本。
不过这事儿可把以色列惹毛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开骂,说巴勒斯坦建国就是“消灭以色列的跳板”,还说法国这是在“鼓励恐怖主义”。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也跟着放狠话,说法国这是在“削弱以色列”。其实以色列这么激动也能理解,现在它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差,连美国的欧洲盟友都开始“反水”,要是更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以色列在外交上就更被动了。
更让以色列头疼的是,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已经压不住了。虽然内塔尼亚胡一直说“允许最低限度援助进入加沙”,但事实是,自5月27日美以那个所谓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负责分配援助以来,已经有1132个加沙人在领物资时被打死,7521人受伤。
特朗普(资料图)
国际社会逼得紧了,以色列才在26日松口,说要增加援助规模,但转头就在27日拦截了“自由舰队”联盟的援助船,连婴儿奶粉和药品都扣了。这种“边放边堵”的操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在应付国际压力。
有意思的是,以色列议会27日刚进入三个月的夏季休会期,法院也跟着休庭。这对深陷麻烦的内塔尼亚胡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他现在面临的麻烦可不少:执政联盟里的极右翼政党因为征兵法案的事要退出,要是这俩党真走了,执政联盟就凑不够半数议席了;他自己的贪腐案也一直拖着,之前好几次开庭都被他以“生病”“处理战事”为由躲过,这次休庭能让他喘口气。以色列媒体都说,内塔尼亚胡早就等着议会休会,用拖延战术给自己续命呢。
再看美国这边,态度就有点微妙了。特朗普25日接受采访时说“哈马斯根本不想达成协议”,还威胁要“猎杀哈马斯领导人”,这话听着像是在挺以色列;但美国之前又说反对“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现在法国要这么干,美国要是真跳出来反对,又会得罪欧洲盟友。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也能看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如以前了。
特朗普(资料图)
现在的局势就像个乱麻:欧洲国家想借着承认巴勒斯坦国调整外交姿态,以色列忙着在军事和外交上“双线救火”,内塔尼亚胡一门心思保住权力,特朗普则继续用强硬话术刷存在感。
而最惨的还是加沙老百姓,他们既要躲炮弹,又要担心下一顿饭在哪,连领点援助都可能丢掉性命。
9月联合国大会越来越近,法国这一步棋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巴以问题已经不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事”了,它牵扯着大国博弈、国际舆论和无数普通人的生死。
内塔尼亚胡想靠“拖”来解决问题,马克龙想靠“承认”来改善处境,特朗普想靠“狠话”来显示强硬,但最终能决定局势走向的,或许还是那些在加沙废墟上挣扎求生的普通人——他们的苦难一天不结束,这场纷争就一天不会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