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夜晚时分,波场TRON的创始人孙宇晨搭乘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飞船,顺利完成了亚轨道太空飞行任务。
这是孙宇晨人生中首次接触到卡门线之外的真空环境,同时也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年轻华人商业宇航员的纪录。
图源:X
2021年6月,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孙宇晨豪掷2800万美元,成功拍下蓝色起源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首发席位。
与孙宇晨一同参与此次飞行的其他成员有:房地产投资者阿尔维・巴哈尔、来自土耳其的商人格克汗・埃德姆、身兼气象学家与记者双重身份的黛博拉・马托雷尔、教师莱昂内尔・皮奇福德,还有风险投资公司Alpha Funds的创始人JD・拉塞尔。
孙宇晨选择蓝色起源,不是随随便便挑的。维珍银河的‘太空船二号’是借助飞机挂载升空,飞行高度上限仅80公里,严格来讲都算不上真正进入太空;SpaceX的龙飞船虽然具备入轨能力,但单次发射成本超过5000万美元,不适合用于太空旅游场景。
图源:微博
相反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火箭,它是目前唯一完全自主研发的垂直发射、可重复使用火箭,单次飞行成本低至2000万美元,而且已经成功完成了14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币圈里,孙宇晨始终是个备受争议的存在。哪里有话题,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孙宇晨,这就是互联网典故“孙迟但到”的由来。
蓝色起源推出的亚轨道飞行,单张票价就高达约60万美元;除此之外他曾在2019年其以创纪录的456.8万美元天价拍得沃伦·巴菲特的慈善午餐;2024年他又花了62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17万元)天价,成功买入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的作品《喜剧演员》。这些操作无一不彰显着高调、烧钱且极具宣传作用的特点。
对孙宇晨而言,此次飞行的真正目的或许是想趁机宣传波场。过去两年,波场的市值经历了大幅波动,从巅峰时期的800亿美元一路下滑至如今的不足200亿美元。尽管波场依旧稳坐加密货币领域前十大公链的宝座,但也迫切需要新的发展亮点来推动增长。
而此次的太空飞行或许就是从太空视角拍摄素材为“太空代币”的推广宣传造势。
图源:小红书
这次太空飞行恰好精准契合了孙宇晨所规划的“战略节点”。让波场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标签里挣脱出来,成为太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服务商。因为波场的区块链技术,未来或许能解决太空资产确权、卫星数据交易、跨星球支付等痛点。
传统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覆盖这些全新的场景,而区块链所具备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恰恰能够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孙宇晨提前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就是想要成为太空经济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接下来,波场的SpaceChain计划必然会按下加速键,甚至极有可能吸引传统航天机构携手合作。毕竟面对规模高达万亿的太空市场,谁都不想错过抢占先机的绝佳机会。”
话说回来,孙宇晨的野心从来都不局限于“踏足太空”这一壮举本身——他真正想要的是成为那个为太空资源使用规则“立下标杆、书写定义”的掌舵者。
说到最后,你们对于这次孙宇晨成功上太空有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