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近日举行了一场极为隆重的授勋仪式,专门为其“海外作战部队”颁发勋章。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相比,朝鲜对待阵亡士兵的礼遇规格更高,彰显出其对牺牲者的重视和对外展示的决心。在这次授勋中,朝方公布了一部分“战斗英雄”的名单,其中包括个人英雄11人(如罗南石等),以及赵哲元排长率领的11人作战小队,他们都因在战场上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完成任务而被追认为英雄。
从公布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阵亡者的牺牲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为完成战斗任务而选择牺牲的有3人,为不连累战友而自尽的有6人,为避免被俘而自爆的有2人。而赵哲元带领的小分队则更为惨烈,他们在坚守前沿阵地时遭乌军围攻,后援受阻情况下连续击退敌人六次。最终,全员重伤,在发出诀别电报后选择呼叫炮火覆盖阵地,随后自爆,表现出极端的战斗意志。
这种状况说明,朝军在进攻作战时遭遇的困难与俄乌两军非常相似:突击过程中需要穿越雷区与无人机威胁,抵达阵地后又要逐一清理乌军火力点。由于后续部队可能因敌方火力压制而难以及时跟进,先头部队常被敌军优势兵力包围。在这种情况下,朝军战士宁死不当俘虏,因此乌军几乎无法俘虏到他们。截至目前,乌军仅俘获过3名朝军士兵,而且都因伤势过重未能幸存。至于投降或逃兵的情况,更是零。
这种战斗意志放在俄乌战场上堪称首屈一指。即便是俄军中的空降军、顿军,或乌军中的亚速营,也未能表现出如此极端的精神力。朝鲜参战部队属于第11军团的精锐轻步兵,士兵大多接受过长期训练,步兵技能异常扎实,尤其在近战阶段给乌军带来了极大压力。这也迫使乌军不得不调动包括第6游骑兵团、第8特战团、第33和第225突击营在内的部队参战,同时配合第17重型旅、第47机步旅、第80与第82空突旅等精锐力量。可以说,朝军面对的是乌军的“全明星阵容”,战斗难度极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朝军士兵在战斗中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尽管他们在战前已经对现代战争进行研究,并针对无人机威胁制定了大间隔的进攻队形以减少杀伤,但在实战中,战友情谊往往打破了冷静的战术安排。许多战士在看到战友倒地后,仍选择冒死救援,导致队伍聚集,反而成为乌军无人机的目标。例如,32岁的金学哲在重伤倒地后,为避免战友继续冒险救援,高喊“替我完成连队任务”,随后举枪自尽。22岁的李光恩在救援中受伤,不愿拖累他人,拉响手榴弹结束生命。这样的惨烈画面,正是训练场上无法预演的“实战”。
由于救援伤员导致队伍停顿,朝军在后续作战中不得不调整方式,干脆放下伤员,直接突击乌军阵地。在极度血腥的战斗中,他们放弃了原本抓俘的计划,而是见敌必杀。结果,在31小时内,朝军便攻下了一个600余人规模的乌控村庄,取得了震动俄、乌、朝三方的首战胜利。俄方感叹朝鲜轻步兵的凶猛作风,甚至夸大称“两小时歼敌300人”;乌方则震惊于朝军的速度、射击精准度,以及敢于抱着手榴弹扑向机枪阵地的疯狂举动。朝军自身也在震动中迅速总结经验,很快调整战术,将小分队作战与突袭相结合,提升了实战效能。
这场战斗让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也不得不承认,朝军的表现超出了预期,并指出这种战斗经验将迅速在朝鲜数百万军人中推广。从长远来看,这场血战不仅提升了朝军的战斗力,也极大增强了士气与信心。尤其是在精神层面,它所带来的震撼足以压过韩国军方,让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支长期未有实战经验的军队。
这场战斗不仅是一场胜负之争,更是朝军在现代战场上完成自我验证与进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