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最近又上新闻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买了什么新飞机,也不是跟哪个邻国搞了对峙,而是因为又摔飞机了。
就在几天前,一架“美洲虎”攻击机在拉贾斯坦邦的稻田里摔了个稀巴烂,两名飞行员当场丧命。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架摔掉的“美洲虎”了,前两架分别在3月和4月坠毁。
要说印度空军摔飞机,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不久之前,印度有个叫安奇特·古普塔的国防分析师,根据印度议会的公开档案,统计了一下过去30年的坠机数据,结果把人吓了一跳:整整534架飞机摔成了废铁,152名飞行员连人带机直接“送”上了天。
这个数字是啥概念?相当于印度空军每年要摔掉17架飞机,每7天就有一架飞机坠毁,平均每个月都得牺牲一名飞行员。要是把这些摔掉的飞机排开,能从新德里排到孟买,堪称“空中坟场”。
古普塔整理的议会档案显示,印度空军的“摔机高峰期”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那十年里,他们平均每年要损失20-30架飞机,最多的一年甚至摔了32架。而这些事故的“主角”,绝大多数是苏联产的米格-21战斗机。这款1959年首飞的二代机,在印度空军手里硬生生飞成了“传奇”——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死亡率。印度飞行员给它起了个形象的绰号:“飞行棺材”(Flying Coffin),后来觉得不够狠,又追加了“寡妇制造者”的称号。
为什么米格-21这么能摔?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空军现在还在飞的米格-21,机龄普遍超过60年。1960年代引进时,这款飞机还是冷战前线的“尖兵”,可到了2020年代,它连基本的航电系统都凑不齐。印度曾试图给米格-21升级改造,升级成所谓的“野牛”型号,换了以色列雷达和法国导弹。但就像给老爷车装跑车引擎,机身骨架早就疲劳到一碰就散。
更荒唐的是,印度空军至今还有20-30架米格-21在服役。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因为没得选。国产的“光辉”战机搞了30年还没形成战斗力,进口的“阵风”又贵得买不起。于是乎,这些本该进博物馆的“老古董”,成了新手飞行员的“训练教具”。刚从航校毕业的年轻人,先在米格-21上练手,能活下来再去飞苏-30MKI。
如果说米格-21是老古董,那“美洲虎”攻击机就是印度空军的“不死小强”。这款1979年引进的英法联合研制战机,英国、法国早就退役送博物馆了,印度却还当宝贝一样供着。
截至2025年,印度空军还有115架“美洲虎”在服役,过去十年就摔了12架。2025年短短4个月,3架“美洲虎”接连坠毁,最近的一次是在拉贾斯坦邦的稻田里,两名飞行员当场死亡。残骸拉出来一看,发动机叶片都生锈了。
可印度为啥不换?因为“美洲虎”能扔核弹。作为印度“三位一体”核打击的空中平台,它是目前唯一能携带核炸弹的战机。国产的“光辉”连常规导弹都挂不稳,进口的苏-30MKI又没通过核认证。
于是,印度空军只能硬着头皮给“美洲虎”续命:换以色列的航电,装俄罗斯的发动机,甚至把法国淘汰的备件拆下来凑数。结果呢?越修越摔。2024年6月,一架刚大修的“美洲虎”升空5分钟就失控坠机。
其实吧,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才是印度空军的“隐形杀手”。这家被网友戏称“寡妇制造厂”的国企,承包了印度绝大多数战机的组装和维护。苏-30MKI是俄罗斯授权HAL生产的吧?印度空军自己用着都心虚——截至2025年,HAL组装的苏-30MKI已经摔了13架,最近一次是因为焊接工艺不过关,机身在飞行中出现裂缝。
可以说,印度空军摔飞机,从来不是单一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军工体系的“系统性崩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产“光辉”战机项目。1983年立项时,目标是超越中国歼-10,结果呢?歼-10都出到C型了,“光辉”还在“试错”。2024年交付的Mk2版本,连基本的超音速巡航都做不到,雷达探测距离比“枭龙”差了整整80公里。
军工不行,买又买不明白。印度搞了个“多用途战斗机”(MRFA)项目,计划花180亿美元买114架战机,从2001年折腾到2025年,连招标书都没定下来。法国“阵风”报价太高,美国F-35附带政治条件,俄罗斯苏-57还没量产。
最后只能继续啃老本——苏-30MKI摔一架少一架,米格-21拆东墙补西墙。2025年的印度空军,实际能用的战机中队只有30个,比编制少了12个,却要同时面对中国的歼-20和巴基斯坦的“枭龙”。
30年摔534架飞机,152名飞行员丧生,印度空军用鲜血写就了一部“摔机史诗”。可讽刺的是,每次事故后,印度官方的回应永远是“成立调查委员会”——过去30年,这样的委员会成立了157个,调查报告堆起来能绕国会大厦三圈,问题却一个没解决。
最后送印度空军一句忠告:别再沉迷于“大国空军”的美梦了,先把飞机摔少点,把飞行员的命保住,比啥都强。不然再过几年,印度空军可能就真成了“摔机空军”,全世界都得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