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检查金耳生长情况。
金耳相关衍生产品。
金耳系列产品畅销。
金耳刺身。
金耳现代化菇房。
金耳是一种食、药、美容兼用菌。
工作人员分拣打包金耳。
在昆明市嵩明县,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菌视界公司”)的现代化菇房宛如一座“黄金秘境”,一排排菌包井然有序地陈列在眼前,上面缀满了金灿灿、形似花朵的金耳,如同大自然精心雕琢的“黄金花”,在人工营造的适宜环境中肆意生长。
昔日珍稀的野生金耳,如今在科技的助力下实现规模化、工厂化栽培,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蓬勃发展的产业优势。
金耳,别名黄金耳、脑耳,被誉为“菌中燕窝”“菌中黄金”。金耳气味清香、食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胶原蛋白、脂肪和微量元素,可化痰、止咳、调气,还有清心补脑、美容养颜的功效,是一种食、药、美容兼用菌。但作为珍稀食用菌,野生金耳产量极低,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早在1983年,云南就开始对金耳等食用菌进行野生资源考察和引种驯化的尝试,并初步实现段木和代料栽培生产。但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依旧制约着金耳产业发展。
为攻克这些技术难题,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原所长、菌视界公司董事长李荣春教授牵头组建团队,陆续开展金耳野生资源考察、引种驯化及栽培工作。2016年,菌视界公司成立;2017年,菌视界公司启动金耳工厂化栽培系统研发项目,依托云南横断山区特有的金耳种质资源,自主研发创新了种质资源保存和基因分析评价技术、菌种生产和鉴定技术,将金耳的“种质芯片”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以云南特有的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为研究主攻方向,成功掌握世界最先进的金耳自动化、工厂化栽培技术,实现金耳的工厂化栽培。”李荣春介绍,金耳工厂化栽培成功,填补了我国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产业缺乏自有品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
2019年,菌视界公司成功将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向产业化转化,在世界首创金耳工厂化智慧栽培技术。菌视界公司成为世界唯一一家实现金耳工厂化栽培生产的厂家,打破了野生金耳“驯化魔咒”,云南由此成为我国最大的金耳种质资源库。
“从金耳菌种的选育,到整个菇房的搭建,以及空间环境的设计,都是我们自主研发设计的产品。”李荣春介绍,截至目前,菌视界公司已完成金耳、白参、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形成包含15项专利的金耳工厂化栽培技术体系,完成了智慧菇房设计方案、硬件选型及运行程序设计,实现栽培过程的数据化和网络化管理。
凭借不断创新与发展,菌视界公司收获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还建立了云南(昆明)张劲松药用真菌专家工作站,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还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华大基因、中国药科大学等携手,开发出金耳羹、金耳粉、冻干、固体饮料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多个城市,并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
如今,菌视界公司每日鲜金耳产量已达10吨。随着公司金耳三期栽培工厂投产,日产量将提升至20吨。曾经珍贵稀少的 “金耳朵”,正逐渐成长为推动“云菌”产业发展壮大的支柱产业。(昆明日报 记者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