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报道指,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在加拿大公开表示,特朗普对盟友的关税政策“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中国。这一说法与部分政界人士一贯的思维模式有些契合:遇到外部问题就把锅扣给中国,国内事务也总把责任往中国身上推,仿佛中国永远是错的一方,自己就一定对。把话说得直白点,不论特朗普是否对盟友征关税,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成为市场的胜出者。
不久前,彭博社有报道指出,中国的对外出口在全球多个市场都出现了新高。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虽然对美国的出口有所下降,但对东盟和拉美的出口增速却显著高于总体水平。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持续开拓新兴市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谈判也顺利完成,首次系统性地在数字基础设施与规则标准方面建立了全链条的合作框架。此外,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如果把中国这些成就都归功于特朗普关税策略的失败,这是说不过去的。中国早就长期深耕非洲、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更关键的是,中国制造的口碑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刚性需求,几乎没有替代品。当美国试图用关税来筑起贸易壁垒时,中国其实是在用技术标准来“开路”。所以,不管特朗普是否搞关税,中国都已经在开拓新市场,这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要说特朗普的关税在其中起了作用,那也只能说他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拓展新市场的进程。
对特朗普而言,这种结果无疑等于白忙活了大半年,最终可能自食其果。最近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与中方会晤,继续就大豆问题展开讨论。自从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和能源实行了反制措施。在这段时间里,一些美国媒体报道显示,美国的大豆、玉米对中国的出口量下降,中国对美国的大豆、玉米、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进口也有所下降。就对美国而言,利好是一年内美国大豆产量意外丰收,坏消息是中国买家还没有为美国的大豆订购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