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加拿大外交部长阿南德突然访华,带着一封“特殊信件”直接提出要求:希望取消中国电动车的高关税。阿南德此行的目的是要为加拿大争取经济利益,而在北京接见时,王毅国务委员明确表示立场,并划出底线。这次看似普通的会谈,其实透露出西方阵营内部的裂痕,也让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掌握了主动。
美国最近的对华贸易政策突然变得更加严苛。首先是芯片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强,接着又宣布对中国船只收取更高费用。特朗普甚至通过社交媒体威胁,声称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似乎要将中国“压服”在谈判桌前。然而,中国的反应非常迅速,却并没有与美国步调一致。中国直接出台了新的稀土出口管理规定,要求任何含有超过0.1%中国稀土成分的产品都必须获得出口许可,这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军工产业,比如导弹和隐形战机的生产。而与此同时,中国还宣布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一开始为每净吨400元,未来还将涨到1120元。
美国的软肋被中国精准打击。美国国防工业联盟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完全断供稀土,美国的军工产业将在三个月内停摆。而且,自从关税政策实施后,通货膨胀数据也迅速上升。4月开始,美国的进口商品价格环比上涨了2.3%,电子产品价格飙升了4.1%。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提高价格并裁员,普通民众也感受到了压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加拿大外交部长阿南德宣布将于10月16日访华,并不是为了观光,而是带着那封要求取消电动车高关税的“特殊信件”。加拿大的农业省份在遭遇中国反制措施后,已经承受不起。省长们联名要求总理不要再与美国一起作对。
在与阿南德的会谈中,王毅清楚地表达了中国的底线:加拿大不仅要言辞恳守一个中国政策,还需要在台湾问题、涉疆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阿南德承诺将坚持一中原则、务实改善对华关系,并加强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此次加拿大的转向,背后并非偶然。自特朗普撕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加拿大意识到单靠美国并不可行。特别是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制措施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商界和地方政治人物的压力促使政府不得不修复对华关系。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也开始表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说,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关税,欧洲车企将失去30%的零部件供应。法国经济部长更为直言,称不会配合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因为中国在精炼技术上拥有更大的优势。
中国的反制措施愈加精准。在实施稀土管制新规之前,中国通过双边渠道已向美国传达了信息。美国所谓的“中国拒绝沟通”完全是误导。如今,美国财长贝森特急忙出来降温,表示100%的关税“并非一定会发生”。根据最新的测算,一旦美国对中国商品全面加税,通胀可能突破6%,甚至可能重现2020年股市熔断的局面。
此次贸易战不仅影响了中美之间,还波及到全球供应链。广东的某电子厂已经将生产线迁至马来西亚,虽然成本增加了15%,但依然保住了30%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同时,中国企业也加速了进口替代的进程,上半年国产设备销售增长了37%,“内循环”政策效果显现。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虽然嘴硬表示“准备好面对贸易战”,但同时又表示“现在并不需要打”。副总统万斯更是言辞矛盾,声称美国与中国“关系很好”,只要中国“理性一些”,美国也会理性应对。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态度,暴露了美国战略上的混乱。
中加会谈持续了三天,双方均表示此次会谈“具有建设性”。有加拿大前驻华外交官分析认为,这是中加关系回暖的第一步。毕竟,中国长期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双边贸易额还在持续增长,双方的合作利益远大于分歧。
特朗普政府一度将关税作为万能武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制约使这一策略遭遇挑战。美国联邦法院已裁定4月实施的关税政策越权,行政和司法系统已经发生冲突。欧盟、日本等美国的盟友也不愿全力跟进,美国与这些盟友签订的协议税率仅为15%,远低于美国的预期。
中国的应对一直有余地。8月时,中国主动暂停了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既为谈判留出了空间,也明确表示反制手段依然充足。如今加拿大的来访,显示出中国在谈判中的开放态度,但也坚守核心利益,绝不退让。这种灵活的策略使得美国很难找到继续施压的理由。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变化。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35%的商品能找到替代来源,但5%的关键产品,如稀土磁铁,完全无法替代。而像圣诞装饰品这类商品,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金额高达30亿美元,其他地区的出口总额只有6亿美元,替代几乎不可能。
这场博弈也影响了全球资本市场。特朗普威胁加税后,美股应声大跌,投资者纷纷抛售避险资产。中国港口新规生效后,美国海运业的收入也受到了直接冲击,每年约200亿美元的收入将受到影响。由于60%的对华贸易船舶停靠中国港口,美国的成本压力无法避免。
加拿大的立场转变,只是西方阵营裂痕的一个缩影。各国都在计算自己的经济利益,德国对重组的承受能力几乎为零,根本无法经受贸易重构的冲击。因此,欧盟已明确表示不参与围堵中国,寻求在风险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
中美的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但节奏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通过稀土和港口费两招,迫使美国高官急忙降温,加拿大也主动来华谈合作。美国财长贝森特所言“关税不一定发生”,实际上已经间接承认:在这场相互摧毁的贸易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