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程姝雯 自去年7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文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以来,全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累计排查整改事故隐患约800万项,已发放奖励金额约5.9亿元。但应急部也实事求是地表示:有的经济大省、重点行业领域更集中的省份,报告事故隐患数量、发放奖励金额偏少。
应急管理部调查评估和统计司司长李豪文。
在10月16日应急管理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应急管理部调查评估和统计司司长李豪文坦言,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发现:一些地区对14个重点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摸排得比较全,但是有的地区对重点行业领域之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摸排得还不够深入,摸排掌握的数量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异。另外,有的经济大省、重点行业领域更集中的省份,报告事故隐患数量、发放奖励金额偏少。
“这也表明在组织推动上还要再加把劲,在‘真金白银’激励上还要再舍得一些。”李豪文直言。
如何激励员工和社会公众积极帮助发现、报告事故风险和隐患?李豪文表示,接下来将在全面激励上再发力。继续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再发布一些典型案例,全面营造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浓厚氛围,全社会都要关注起来。同时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也就是要提升不同岗位的员工发现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的辨识能力,还要坚持“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职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与“企业可持续发展”(SCORE)项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此外,还将注重推动问题和隐患的查改。“不少企业负责人讲,看到员工报告的问题隐患,有的真是吓了一大跳,如果不是员工‘耳聪目明’及时报告,真不知道最后会出多大的事,我相信这是肺腑之言。”李豪文谈到,还有的企业负责人讲,在这方面拿出点钱来奖励员工是非常值得的,直白地说就是花钱“买”隐患、激励全员除隐患。
据介绍,事实上,国外也有一些这样的做法,比如一家国际化工企业对发现重大隐患的员工一次性奖励数万欧元。“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值得我们学习。真奖励就是真激励。”李豪文表示,希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算好算细“安全发展大账”,事故前奖励再多也不如事故后损失的多,这个账算一算是划得来的,真正推动全员查、立即改。
在李豪文看来,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即将全面开展,建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重视起来,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查漏补缺,加快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将事故隐患报告整改融入日常工作,不断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上一篇:加密阀门行业的领军企业
下一篇:黄金股早盘冲高回落,午后多数转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