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北京技术”实现深度开源。10月29日,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宣布,在持续无保留开放软件代码的基础上,我国自主领先的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深度开源芯片核心技术,加速打造全球首个“软件+硬件”协同开源的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开源生态。

当前,“开源”“开放”正在成为推动技术生态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块链生态网络日益扩大,链上数据爆发式增长,通用硬件在处理区块链数据流通和运算时性能受限,已经成为国产区块链扩大深化应用的瓶颈。加之安全、信任等方面的需求,推动先进区块链芯片技术开源开放,打造软件、硬件协同发展的技术生态,成为全行业的期待。
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团队研发的“长安链”,包括区块链底层操作系统和区块链专用芯片,实现性能领先。“长安链”自研发伊始,就坚定了“软件+硬件”协同、开源开放的路径。区块链专用芯片可将区块链数据流通和运算性能提升20倍,突破了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应用瓶颈;软件系统全部300多万行代码无保留开源开放、打造国内最大的区块链开源社区,支撑金融、贸易等一大批国家重大数字工程应用,连续3年位居国内区块链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软件开源的基础上,此次,“长安链”深度开源区块链专用计算硬件开放架构BUDA“菩提”,包括硬件抽象层和硬件计算层两层核心组件。
其中,硬件抽象层提供开放的功能设计与接口规范,覆盖了区块链软硬件协同交互、通信调度、数据转发、输入输出缓存、硬件驱动等核心功能模块,可以让不同的区块链软件平台调用“长安链”的硬件加速技术,支持整个国内区块链生态享受到通过专用计算硬件带来的性能与安全红利。硬件计算层核心技术“智能合约硬件沙箱”的开源,则让“长安链”共享了区块链硬件最基础的“样板间”,同行可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需求,设计和制造满足不同应用的高性能区块链硬件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认为,推动区块链软硬件技术开源开放,有助于破除区块链软硬件发展不平衡、互联互通效率低、大规模应用受限于性能等一系列障碍,扩大区块链应用生态,为构建超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实现数据安全可信高效流通提供更高效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