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见习记者 杨绍杭
通讯员 周鹏 喻快 唐喆 张逸群
5个昼夜,400余名学员,全程行军450公里。10月下旬,一堂坚持了50年的“行走的思政课”在空军预警学院如约而至。在两百多位共和国将军的故里湖北红安,今年入学的空军预警学院新学员,用自己的脚步铭刻青春的誓言,继承“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部队备战打仗服务”的“雪莲精神”传统,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时代光芒。
有声的誓言喊出来,手握钢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青春的誓言,可以是有声的。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
10月28日,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园的纪念碑下,随着领誓学员铿锵有力的声音,全体新学员们举起了他们的右拳。

训练现场
今年空军预警学院在湖北录取的唯一女学员李汪晏,也在宣誓的队列里,她和战友们一起,大声念着军人誓词:
“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忠于职守,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有声的誓言背后,是坚持了50年的“红安行”对学员如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教育。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在宣读军人誓词的纪念碑背面,这首革命战争年代的《黄安谣》,诉说着红安人“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革命风骨。
在紧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园的红秀剧场,《我和我的红安》沉浸式实景宣讲演艺,向学员们重现着红安精神的传承。从黄麻起义的铜锣、火炬,到奇袭阳明堡机场的战火硝烟,从强渡海南岛的猎猎船帆,到血战上甘岭的隆隆炮声,年轻的学员们握紧钢枪,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坚定。

训练现场
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这些出生在21世纪初的年轻人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明晰民族复兴伟业需要代代接力、矢志奋斗的深远意义。传承的火种,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
今年9月30日《志愿军》三部曲系列最后一部《志愿军:浴血和平》在空军预警学院举行路演活动。在与主创团队的交流中,李汪晏和她的战友们留下了这样的话:
“和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和平,更是世界人民共同祈求的和平。”
“我们不怕牺牲,但是敌人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祖国需要我们干什么,无论是堵枪眼,或者是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我们都可以!”

训练现场
“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共和国雷达兵的战斗誓言,传承到了这些年轻人身上。
无声的誓言走出来,50公里山地拉练没有一个人掉队
青春的誓言,也可以是无声的。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走在行军队伍里的李汪晏,和9月初到校报到时相比,几乎是肉眼可见地黑了一个维度。而这个变化,在她同学身上也同样明显,原因也显而易见:他们一起在训练场上,经历了烈日和风雨的洗礼,白皙的皮肤镀上一层古铜色,褪去稚气,随之而来的是军人的气质。
10月27日,全体学员在全副武装的条件下,以强行军方式完成五十公里山地拉练,无一人掉队,部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到全面锤炼。
拉练于清晨开启。紧急集合哨响后,学员们迅速按战斗着装标准携带枪械、水壶、雨衣等装具,准时向预定地域开进。行军队伍在晨雾中蜿蜒前行,宛如一条跃动的迷彩长龙。

训练现场
此次拉练全程嵌入战术背景,突出检验学员在复杂地形和疲劳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行军途中,不少队员脚底磨出了血泡,汗水与血水浸透了袜底;由于背负雨衣长时间行军,也有学员后背闷出成片痱子,刺痛难忍;更有学员在穿越林密路段时被马蜂蜇中头部,肿痛异常,经随队军医简单处理后,仍坚持归队继续行进。面对重重考验,学员们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高喊口号,相互扶持,用行动践行“轻伤不下火线”的铮铮誓言。
队伍中,李汪晏等女兵与男兵同等负重、同等标准、同等考核。她们肩背被装具带勒出深痕,汗水顺着发梢滴落,步伐却始终坚定,成为钢铁洪流中一道坚韧的风景。

训练现场
从破晓到日暮,五十公里的征程被一双双“铁脚板”征服。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距离。收容车就在他们身后,不少人的脚底已经走出了水泡,但是长长的队列里,除了带队干部偶尔的提醒,没有人喊出“报告”,收容车也一直空空如也。队伍在蜿蜒的山路上无声而坚定地向前走着,打破沉默的,是学员们“一二三四”的坚定口号,以及嘹亮的军歌声。

训练现场
作为野外训练,“红安行”当然不止行军。学打仗、研打仗、练打仗在五天的训练中贯穿始终。通过火力打击区、反阻击战、反夜间袭扰、防生化武器袭击、战场救护,不同的演练科目,在红军曾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上展开。在倒水河的八一长胜桥下,年轻的学员们在河滩上,演练着展开战术队形、交替火力掩护前进、破除障碍物、摧毁碉堡等战术动作,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真强打仗的本领,像他们的红军前辈一样,苦练杀敌本领。
一次红安行,一生红安情。寻根过程的背后,是信仰的对话、精神的历练、使命的接力。有声的誓言,无声的誓言,都在诉说着新一代空军预警学院学员传承先辈精神,续写“雪莲精神”的勇气与决心。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