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的形式如今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过去,人们总是认为空战就是飞机在空中追逐,谁转弯更灵活、谁开炮更准,谁就能获胜。但到了2025年,这种思维早已过时。美国《防务新闻》在7月3日的一篇报道中明确指出,空战的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高速狗斗转变为远程导弹对射,现在的空战胜负取决于谁能更早发现敌人并先发制人。

现在的远程导弹射程已被拉伸到200公里以上,飞机上的雷达传感器更是复杂,根本不需要进行贴身肉搏。美军的F-35和F-15EX依然坚持着过去的思路,注重机动性和小机身设计,虽然看起来威力十足,但实战中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F-35的内部弹舱无法容纳足够的远程导弹,航程也不算长,在高强度对抗下,其生存能力大打折扣。报告也明确指出,美国空军如果不尽快进行调整,那么第一岛链的优势将会受到挑战。美国已经为F-35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到了2025年10月,采购计划还要减少8%,主要因为软件升级频频出问题,交付时间一再推迟。尽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诺在年底前解决这些问题,但空军并不打算全速采购,除非一切完全稳定。至于F-15EX,虽然波音为其增加了新雷达,使其机动性有所提升,但由于双发设计,载弹量和航程却无法满足需求。在2026财年预算中,美空军只能依赖更多的F-15EX来填补空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美军的NGAD项目虽然已进入F-47阶段,波音也获得了订单,计划将六代技术整合到F-22和F-35中,但进展缓慢,预算紧张,预计2025年上半年交付的F-35数量远未达到预期。美国空军在多用途平台上陷入困境,试图兼顾各方面需求,导致远程对决中的先手优势丧失,再强的机动性也无法挽回这一局面。
与此不同,中国空军早早就看清了空战发展的趋势。歼-20从2011年首飞,到2017年正式服役,到了2025年9月的长春航展上,第300架歼-20亮相,生产线上每年可输出120架,预计到2030年产量突破800架。歼-20的宽机身设计和低雷达反射截面(RCS)使其能够轻松容纳六枚霹雳-15远程导弹,射程可达200公里,超视距作战稳稳掌握。在2025年,歼-20的双座版也已亮相,配备了更先进的传感器融合系统,隐身涂层让其在巡航东海时如幽灵般悄无声息地穿过敌人的雷达侦测。中国空军已经逐步摆脱了老旧机型的退役困境,到2025年,空军的战斗机总数将达到2284架,歼-20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仅数量增加,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美国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空战上的发展踏实而稳健,虽然没有一味追求高速机动,但在信息优势和远程打击方面却做得更加出色。
目前,远程导弹已经成为空战的王牌。美国的AIM-260导弹射程较远,但F-35的小舱只能携带四枚,外部挂载的导弹又破坏了其隐身能力,导致美军在空战中的处境变得尴尬。2025年在北方边缘演习中,F/A-18E装备了AIM-174B导弹,终于能在印太地区的对抗中稍微拉近距离。然而,总体而言,美空军在超视距作战(BVR)中的胜率已经滑落到72%。《欧洲安全与防务》杂志6月16日的分析指出,导弹技术的进步重写了空战规则,超视距空战中,谁的传感器更敏锐、平台更强大,谁就能笑到最后。美军F-15EX的试飞数据显示,在高电磁干扰下,F-15EX的生存率下降了30%。美军依赖F-35来补充空中力量,但由于F-35多任务的设计,专精远程导弹的能力相对较弱。
中国这边,歼-35中型舰载机表现出色,预计2025年9月22日在辽宁舰进行弹射起飞,福建舰的三型舰载机也已完成全绿灯测试。歼-35源自FC-31,内部舱设计使其可以搭载PL-17导弹,射程极远,且没有外置武器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隐身能力。在南海演习中,歼-35能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目标,精准打击一举摧毁虚拟目标。此外,空军版歼-35A预计在2025年服役,其雷达几乎没有反射,回收过程平稳,具有极强的隐身性能。美国媒体CNN承认,虽然中国的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效率不如美国的老航母,但歼-35的加入补齐了这一差距。
歼-36的表现更加惊艳。该机采用三发设计,2025年10月第二原型机曝光,进气道优化,起落架加固,尾焰有三道,显著提高了航程和冗余动力。该机将拥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绝对不掉链子。2024年,这款战机将低调首飞,采用无尾菱形双三角翼设计,隐身涂层泛光,能够容纳更多燃料和传感器。
沈飞的六代机J-50也在加速研发,预计2024年12月在沈阳首飞。2025年9月25日,J-50的清晰照片流出,采用无尾重型设计,配备AI辅助决策和激光通信系统,完美契合六代机的全域感知、超远程打击需求。美军的NGAD项目依然没有明确进展,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了第五代加强版F-35,但空军并未接受,预算转而支持F-15EX。中国的六代机发展稳步推进,沈阳和成都两大厂商同时发力,逐步拉开了与美军的差距。
空战格局将在2025年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空军10月1日重启了大规模的空战计划,包括B-21突袭、B-52J饱和打击、F-47无人机伴飞等。然而,美军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少,空军杂志6月11日分析指出,F-35未来的任务将更加复杂,角色也更为模糊。到2026年预算中,F-35采购将被削减,取而代之的是F-15EX,这也反映出美军当前的困境。
全球看来,中国的空军发展路径非常接地气,顺应了空战的新趋势。在远程导弹的对抗中,中国凭借歼-20的领先优势,再加上歼-35和歼-36的创新设计,逐步掌握了空战的主动权。美军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国在理念和硬件方面的进步使其走得更加稳健,未来空战的主导权或许将由中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