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深秋寒意逼人,而美国联邦政府停摆的闹剧正演变成一场跨国债务纠纷。意大利外交部罕见发表声明,催促美方支付美军驻意基地2000名当地雇员被拖欠的10月份工资;葡萄牙亚速尔群岛的拉日什基地里,360多名葡籍员工被迫无薪上岗;德国政府已自掏腰包垫付了1.1万名美军基地雇员的薪水,眼巴巴等着美国“还钱”。这场因政府停摆持续39天而引爆的海外欠薪潮,让五角大楼的公关团队只能重复“重视雇员贡献”的套话,却拿不出半分钱解决方案。

一边是盟国催债,另一边是国内民生崩盘。 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60年来首次停发救济金,4200万低收入群体瞬间失去救命钱。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杰克逊一纸紧急命令,暂时中止了下级法院要求政府全额发放11月福利的裁定,相当于给饥饿问题按下暂停键。更讽刺的是,尽管政府账户见底,特朗普却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每人发2000美元红利”,资金源头直指关税收入——这笔钱正是最高法院当前审理的焦点,而大法官们对此普遍抱持怀疑态度。
关税案成了特朗普的“宪法修罗场”。 11月5日,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对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全面关税的合法性展开激烈质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直接戳破窗户纸:“手段是向美国民众征税,而这始终是国会的核心权力。”特朗普提名的戈萨奇担忧总统权力无限膨胀,巴雷特紧盯法律条文追问“监管进口”是否等于“加征关税”。尽管政府律师搬出“经济安全危机”说辞,但法庭气氛明显倾向限权派。若败诉,特朗普不仅可能被迫废除贸易协议、向企业退款,其“关税财政”体系也将崩塌。

发钱计划看似慷慨,实为政治豪赌。 特朗普宣称关税年收入已飙至1950亿美元,未来或突破5000亿,但布鲁金斯学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关税是极其糟糕的创收方式”。这笔钱本质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埋单的隐形税,如今被包装成“全民红包”,分明是向最高法院传递信号:敢断我财路,就是断选民福利!财政部长贝森特急忙灭火,称发钱可能通过减税形式实现,长期目标仍是“重塑制造业”——这话暴露了政府的矛盾心态:既想用短期利益收买民心,又清楚关税终非可持续财源。
美军海外基地的欠薪纠纷,揭开了美国霸权体系的裂痕。 意大利工会负责人扎卡里亚直言“50年未遇如此荒诞局面”,雇员们为油费、房贷发愁,美军方却以“合同规定停摆期间须履职”搪塞。西班牙政府暗中垫薪、葡萄牙地方政府申请贷款救急,盟国们默默收拾烂摊子,却难掩对华盛顿失信的不满。这种“超级大国赖账”的戏码,比军事演习更能刺痛盟友信任神经。
特朗普的2000美元魔法,本质是一场宪法权力的摊牌。 他赌的是最高法院不敢在政府停摆、民怨沸腾的节点推翻关税政策,否则“破坏经济安全”的帽子立刻扣向法官。但大法官们的质疑早已超越党派立场:自由派斥责征税权越界,保守派警惕行政权失控。即便特朗普靠发钱暂时转移视线,若关税被裁定违宪,不仅“红包”泡汤,更将引爆宪政危机——总统能否凭一纸紧急法令,把国会征税权装入私囊?

这场闹剧背后,是美国政治机器全面失灵的危险信号。政府停摆逼得盟国垫薪,关税争议撕裂三权分立,而人均2000美元的承诺,不过是危机滚雪球时抛出的止痛药。 最高法院的判决倒计时滴答作响,它要裁定的不仅是关税合法性,更是美国能否从“总统独舞”的狂欢中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