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正是流感病毒的活跃期,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面对它的威胁,我们更要懂得科学防范,及时接种疫苗、在暴露后正确用药、做好日常防护,都是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

资料图
今年流感季有所提前
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95%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月6日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流感病毒已成为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占比达17.5%。
我国流感季通常集中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高峰一般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而今年数据显示,流感季高峰较往年有所提前。通常,流感样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超过10%,就意味着流感季的到来。[1]
监测显示,当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处于上升阶段,其中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5%,同时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不同地区的型别、亚型比例可能有所差异,但整体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水平,预计流行强度还将进一步上升。[2]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
抓住治疗“黄金48小时”
很多人容易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淆。普通感冒可由数百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症状通常较轻,如鼻塞、流涕、低烧等,病程短、风险低。而流感由特异的流感病毒引起,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显著乏力,病程更长。
对于脆弱人群,流感可能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易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显著增加住院和死亡风险。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是重症高风险人群。
确诊流感后,应尽早启用抗病毒药物,尤其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用药,能最大程度降低重症风险、缩短病程。对于重症高风险人群,一旦临床怀疑流感,就应尽快启动治疗,无需等待检测结果。抗病毒药物均为处方药,必须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不可因症状好转而随意停药。[3]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指出,在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等,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获益最大。有传播给高危人群风险的流感患者,也建议给予抗病毒治疗。[4]
此外,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后尚未形成免疫保护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在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不宜晚于暴露后48小时。[5]

资料图
做好日常防护
远离流感威胁
1. 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降低流感的罹患率,还能够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病例的发生。
因此建议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每年在流感流行季之前接种疫苗。若错过时间,可在流感季任意时间接种。
2. 保持个人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勤晾晒被褥,勤换衣物,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应用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 减少聚集活动
出门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4. 加强通风消毒
家中时常开窗通风,对外来的快递包裹等做好消毒。
5. 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6]
参考资料:
[1]今年流感季较往年有所提前,多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共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5.11.09
[2]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新闻发布会.2025.11.10
[3]冬春流感高发,专家教您科学识别与应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5.11.01
[4]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2025.01.22
[5]应对流感,防护要点要记牢.国家疾控局,2025.11.03
[6]甲流和普通感冒的区别在哪里?感染甲流怎么办?权威解答来了.国家疾控局,2023.03.16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