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伟达突然宣布将H20芯片推向中国市场,并且中国方面对于美国的这一行为表示了积极回应,称双方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连特朗普也在此时发表了言论,表示中美之间不再是生死搏斗的局面,而是友好的竞争关系。原本看似会带来积极变化的氛围,没想到却急转直下。当特朗普刚刚发表完“和解”言论,美国方面便开始采取行动,立即对来自中国的石墨产品开征高达93.5%的反倾销税,而且这一税率仅是初步评估,若算上此前的关税,实际上总共已对该产品征收了接近160%的高额税负。特朗普是不是又在为中美关税战暗中铺路呢?而就在白宫等待中国妥协的同时,中国却突然宣布全面禁止电池核心技术的出口,这一举动似乎是让美国自投罗网。
160%关税重锤落下,贸易战暗潮涌动
如果说关税战无法再打,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制造更多的摩擦和不安。就在中美关税协议紧张进行的时刻,美国却悄然加大了针对中国的经济压力,对石墨材料征收了93.5%的反倾销税。这一举措无疑是在背后增加了额外的政治压力,几乎可以看作是美国用巧妙的手段发动了新一轮的贸易攻势。
特朗普一度放低姿态,为中国辩护,明确表示欧美也同样存在技术盗窃的行为。然而,正当特朗普还在强调“和解”时,美国商务部却以反倾销为由,悄无声息地为经济战火添柴。特朗普与美国商务部的态度迥异,前者看似在推动合作与和平,而后者则完全走向了对抗。
石墨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关键资源,尤其在电池和储能领域至关重要。2024年,中国为美国提供了接近18万吨的石墨,占美国石墨进口量的60%以上。作为电池负极的核心材料,石墨的成本占据了整个电池成本的近20%,它在电动汽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掌握石墨技术的人,实际上也就掌握了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商务部敢于无视特朗普的言辞,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原因。
不仅如此,北美的石墨矿商甚至提出要求,期望将关税进一步提高至920%,也就是将关税直接增加了10倍。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的补贴政策使得其石墨产品价格过低,严重影响了北美矿商的市场份额,迫使他们要求征收反补贴关税。可以说,欧美国家的这一系列操作,显然是在试图通过联合的手段压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
中国发力反击,一纸禁令扑灭欧美幻想
尽管欧美在电池市场占据了一部分份额,但中国在全球电池领域的领导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中国不仅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70%的份额,而且大部分电池材料仍然依赖中国供应。即便是美国本土的特斯拉等企业,仍需依赖中国提供的电池材料。而在美国商务部刚发布新措施的同时,特斯拉等公司已感受到压力,表示将面临巨大的成本上升。
然而,美国的这一经济手段很快便遭遇了反击。中国政府迅速宣布,将全面禁止关键锂电池技术的出口,并将多个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列入出口限制名单。这一决策无疑让欧美国家的“制胜之道”瞬间破灭。
这项禁令不仅意味着中国不再为欧美提供电池技术支持,也意味着欧美的制造商在技术上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障碍。要知道,锂电池、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等技术已经在中国成熟,而欧美的一些公司仍然停留在基础锂电池技术阶段。因此,即使美国再加高关税,对中国石墨实施反倾销,美国的新能源产业也无法避免材料价格上涨、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美国的制造商可能仍会从巴西等其他国家寻求替代供应,但这并不能弥补中国在电池材料技术上的压倒性优势。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虽然试图通过关税政策进行市场保护,但却始终难以在技术层面超越中国,尤其是在锂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
双方陷入两难,合作已成奢望
此时,中国的禁令彻底堵住了欧美的所有想法,欧美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策略。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认为通过高关税和贸易壁垒就能强迫中国让步。实际上,这种“技术封锁”战略不仅未能削弱中国的产业链,反而让欧美陷入了技术落后的困境。
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禁令是不得已而为之,必须保持技术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确保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被外泄。毕竟,这些技术是中国多年来通过巨额投入和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来的,绝不会轻易让步。
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市场战略来看,欧美的尝试都注定难以成功。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已成事实,欧美企图通过限制出口、提高关税来削弱中国的产业地位,最终只能使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随着中国技术封锁的逐步实施,欧美原本依赖中国的低成本技术供应恐怕将逐渐消失,这无疑将对欧美的新能源产业产生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