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耐心终究走到尽头。据观察者网的报道,7月14日,特朗普与到访美国的北约秘书长吕特进行了会晤。在这次会谈中,特朗普对俄罗斯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向普京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声称如果在未来50天内未能达成俄乌和平协议,他将对俄罗斯实施高达100%的“次级关税”。
目前,虽然美俄之间的贸易额仅有30多亿美元,特朗普此时祭出的“次级关税”实际上影响有限,因而这似乎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其次,特朗普的“次级关税”意味着涉及俄罗斯石油的买家也将面临美国的制裁,这一策略与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体系如出一辙,且很可能对中国的经济也会产生波及效应。
特朗普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在大选期间,他曾信心满满地声称能够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这显示出他对自身领导力及美国影响力的强烈自信。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在经历了与俄罗斯的多轮接触后,特朗普意识到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他逐渐明白,普京可能会利用他急于促和的心态,来扩大在俄乌战场上的胜利。
愤怒而羞愧的特朗普迅速调整了对俄乌问题的政策,开始恢复对乌克兰的军援。他主动邀请吕特访问美国的目的,恐怕就是讨论在北约体制下扩大对乌军援的规模。报道中提到,美国可能会向乌克兰提供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这笔军援的资金将由欧洲承担。显然,欧洲希望能借助特朗普重新开启对乌克兰的支持,借此削弱俄罗斯的力量,因此乐意出资。
但特朗普的威胁能否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依然是一个疑问。首先,自2014年以来,美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制裁,特别是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制裁一波接一波。如今,美俄贸易额在俄罗斯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减少到不到1%。即便贸易额彻底归零,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因此,特朗普即使将税率调得再高,也并无实际意义。
其次,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来看,美国的二级制裁效果有限。中国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主要购买者,俄罗斯早已被排除在SWIFT体系之外,中俄在双边能源贸易中所采用的本币结算已经超过90%。因此,即使美国实施二级制裁,对中俄之间正常的能源贸易影响也注定微小。
此外,欧美国家对乌克兰的武器支持虽不断加大,但若配合欧洲的资金援助,是否会真的在军事上给俄罗斯带来较大压力呢?在拜登任内,乌克兰的军援水平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即使在兵员充足的情况下,乌克兰依然未能有效扭转战局,目前只能延缓俄罗斯的攻势并削减其空袭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并非完全没有外援支持。在美国调整对乌克兰的政策之际,俄罗斯外长展开了两次重要的外交活动:首先是访问朝鲜,获得金正恩的全力支持,朝鲜的军队和武器装备未来可能成为俄罗斯的重要支援力量;其次是访问中国,尽管此行并非直接寻求中国的支持,但借助上合组织外长会议,进行战略层面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十分重要。只要中俄关系保持稳定,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压力注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来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俄乌局势很可能将再次升级,得到美欧大力支持的乌克兰也必然会积极在战场上做出反应。而对于普京而言,这是一个尽快扩大并巩固战果的窗口期,他需要掌握这一时机,在欧美军援尚未到位之前,争取在战场上取得更多的突破。